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6月1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博覽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情繫哥倆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6-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黃納禧 圖:網上圖片

 提起「姐妹淘」,第一個印象總會先想起Thelma and Louise、《神探俏嬌娃》系列中的三個Angels、Sex and the City中的四個曼克頓慾女;名人界代表Paris Hilton與Nicole Richie、徐熙娣與阿雅等……

 她們總是形影不離,可以互訴心事,甚至告訴對方丈夫高亢的鼾聲與粗闊的腰圍尺寸;但人們從來不會期待男性有這樣的關係─一直以來,頂多是一下實在的握手,又或者在祝賀的語境中拳肩相碰,表示肯定,或者在喝個三兩杯後來個額外親切的「頸鎖」─大概已是極限,總犯不蚞怳@個稱呼給一個名份,要是變成了「兄弟淘」,真的「機車」得很。

 可不是呢,現在美國就流行這種說法:Bromance=Brother + Romance。

 在《尋找伴郎》(I Love You, Man)中,Peter有這樣一段有趣的經歷:事業有成的他已踏入適婚年齡,在向女友求婚之際卻發現自已沒有親密男性朋友擔當伴郎,結果在一連串經由媽媽與同性戀弟弟安排的失敗「相睇」後,Peter終於找到了跟自己臭味相投的兄弟死黨Sydney,同時卻又冷落了快將過門的未婚妻。

 這齣電影並非荷里活大型製作,但許多觀眾及評論人對此都非常有興趣;過去幾年美國一直不乏這類型的浪漫喜劇,但不同於九十年代時典型的男、女談情說愛,反而是描述一些男性與同性之間的友好情誼,如何在朋友與女友之間作出平衡等處境,這些電影都直接反映出所謂的「Bromance」現象。

男生浪漫 歷來有之

 翻查牛津字典,大概不會找到這個90年代才興起的混成詞(portmanteau,而這字本來就是一個混成詞);在西方的都市詞典(Urban Dictionary)有收錄「Bromance」的詞義與應用範例:

 

 史提夫:噢,戴夫!我昨晚只說過一次想聽David Bowie的Aladdin Sane單曲,想不到你說為我帶來了,真是意想不到!

 戴夫:我的好友,不要過於客氣了!

 史提夫:這真是充滿「Bromance」,你就是我心中的那個男人。

 很多人最初會誤會,以為「Bromance」一詞與同性戀相關,事實上,這詞語指的是兩個男人之間不帶戀慕的親密友誼;在1990年代初,美國滑板雜誌《Big Brother》編輯Dave Carnie首次提出此詞,泛指長年在旅途上靠在一起、互相照顧的滑板青年,後來漸漸發展成一個新興的且具獨特文化意涵的詞彙─只要曾在外國(尤其美國)生活過的人都會知道,一直以來都不乏對男性好友的別稱,較舊式的如「sidekick」、「buddies」、「wingman」,或者現在仍非常普遍的「bros」、「dudes」等,也不難在過往的電影中看到這種只屬於男生之間的友好狀態,如蝙蝠俠與羅賓、盜賊神槍手與智多星(Butch and Sundance)等;近在香港,也有吳宇森《英雄本色》式的男性情誼……因此,單在字面解釋的層次,「bromance」不過比較入流的西方「潮語」而已;但不少人已看到,在近年這種愈來愈流行的男生浪漫電影模式裡,可從這種「bromance」友好關係中看到男性在社會上逐漸改變的生活態度,同時也顯現出兩性關係的轉變。

女性主義教養下的感性一代

 內地及香港分別詞語翻譯成「哥倆好」、「男漫」,有意譯也有直譯,但始終不及原字傳神。由「bromance」引申而來的還有「bromantic」與「brojection」,無論接受還是抗拒,都陸陸續續在美國電影及電視劇中大量出現,成為了一股勢不可擋的熱潮。對此,美國社會學家曾作出調查,歸根究底認為有兩大原因:

 首先,在1970年代,一班激烈的學者發起了第一波的女性主義活動,社會上各階層的女性紛紛重新思考自身的社會功能與角色,使她們走出了傳統的藩籬,開始建立起由女性主導的姐妹群(sisterhood),勇於照顧同性,並主動表達意願和訴求,玻璃天花(glass ceiling)得以打破,在事業與家庭上這班揚眉女子都漸漸跟男性走向平等;在她們的家庭教育之下,小男生再非自小就受「陽具中心主義」式的權力教育,相反,他們受教於女性的感性、坦率與同理心,使他們長成以後─即在女性主義者教育下的、現時20至30歲的第一代,他們不再受制於過分的情感壓抑,甚至更遠離過去男性與同性好友陽剛、雄赳赳的相處方式,相較之下對女性、甚至男性密友展現出無微不至的體貼與溫柔,使過去不存在的「哥倆們」關係變得可能。

 有人曾經笑說現時美國男性是「陽剛危機」(crisis in masculinity)的一代;甚至戲謔說,從前男生不會跟朋友談皮膚護理、時裝、髮型等話題,但現在都成為了男性交往間的茶餘飯後話了,說的人很可能是老一輩的「大丈夫」、「硬漢子」,事實上男性的生活以至交友方式已完全改變。

 另一方面,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在2007年曾進行一項國家婚姻研究,結果發現因男性的教育水平愈漸提高,加上社會環境的轉變,可預示的家庭與經濟壓力促使男性延遲結婚的計劃,一段更長時期的單身階段使更多男性與朋友或宿舍同房保持親密、友好的關係,因而輕易發展出所謂的「bromance」。

 著有《男人國》(Guyland)的作者Dr Kimmel是較早研究美國年輕男性友誼的學者及作者,他的作品除了應和上文提及的兩項原因外,他還提出了有趣的一點:「對於『bromance』現象的考察不可忽視女性在各個領域的高度參與性,因過去是一個由男性主導的世界,但現在她們卻可以與男性平分秋色,有些受訪者就跟我說,『bromance』成為了他們拒絕女性侵入的最後手段。」

賈德阿帕圖的喜劇解放

 2005年,導演賈德阿.帕圖(Judd Apatow)開始製作一連串以男性友誼為主的限制級(常不乏「麻甩」低級趣味)浪漫喜劇:由2005年的《處男40戇居居》(The 40 Year Old Virgin)、2006年的《弊家伙…搞大驉n(Knocked Up)、《男孩我最壞》(Superbad)、2008年的《菠蘿快車》(Pineapple Express),以至今年的《尋找男伴》,賈德阿多次拍檔諧匠薛夫洛根(Seth Rogen)及在《尋找男伴》中飾演Peter的保羅特活(Paul Rudd)等,不但能成功使他成為了荷里活現時最叫座的喜劇編劇,而他亦是靠這類描述「bromance」的劇種成功建立了深得觀眾共鳴的類型電影。

 「Bromance」就如此在美國本土發酵起來,在2008年12月9日,電視廣播公司Reality Television更打正「Bromance」的旗號拍攝出一連9集的真人秀節目。在節目中,Brody Jenner因失去了多年好友而希望另覓良朋,9個參賽者的最大目標就是要與Brody建立起一份深厚的「Bromance」關係,以成為他的朋友及贏得大獎。

 節目的一面自然令部分人感覺無稽,尤其是一個希望通過競賽結交同性好友的男人;然而很多的觀眾並不抗拒,甚至在許多綜藝節目中,都開始會用「bromance」去審視節目中參賽者的關係,如《生還者:加蓬》(Survivor:Gabon)中參賽者Marcus與Charlie熒幕前的「兄弟情」就為許多追捧者津津樂道,而且由從前到現在不少熒幕上、政壇上的好兄弟們,都已經被列入「bromance」的經典範例當中了。

相關新聞
情繫哥倆好 (2009-06-19) (圖)
銀幕上最佳拍檔: (2009-06-19) (圖)
政壇上的「哥倆好」: (2009-06-19) (圖)
西方潮語 登堂入室 (2009-06-19)
「Metrosexual」: (2009-06-19) (圖)
「Muffin Top」: (2009-06-19) (圖)
「Size zero」: (2009-06-19) (圖)
「Celebutante」: (2009-06-19) (圖)
作者們為何在歷史中兜轉? (2009-06-12)
《尤利西斯》當代重生 (2009-06-12) (圖)
邪魔蘭德 神話「托」世 (2009-06-05)
鮮花砌成的美元符號 (2009-06-05)
救世,應用哪門子主意? (2009-06-05)
「柑橘」女子 走出傳奇 (2009-05-29) (圖)
花落誰家 值得期待 (2009-05-29) (圖)
柑橘文學獎歷史 (2009-05-29) (圖)
帕德爾喧鬧中的詩歌教授 (2009-05-22) (圖)
桂冠女詩人 破傳統 (2009-05-22) (圖)
從書展到書商「開發」印度的契機 (2009-05-15) (圖)
印度經典 重新面世 加爾各答的《邱林西路》 (2009-05-1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博覽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