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09年6月2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豆棚閒話‧金庸入作協 激活文壇江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6-2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200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公佈首個大獎,當代文豪金庸獲終身成就獎。

李 梅

 香港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等7名港澳作家有望於本月底正式加入中國作家協會。這是自1997年香港回歸以來,該擁有8000餘名會員的全國性團體首次吸納港澳地區成員。據消息人士稱,鑒於金庸先生的文壇成就和崇高威望,他很有可能在通過一定程序後出任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之職。

 對於這一消息,不少「金迷」卻大呼失望,一位「金迷」說,以金先生的名望與學識,其實完全沒必要在意官僚化的作協;而一位評論者更是認為,封筆多年的金大俠加入作協,其實只具有話題作用和炒作效應,金庸或許是「糊塗了」。

 金庸「糊塗」?未必!金庸其人,從報人到作家,其一生確乎算不得是典型的文學家,更是不入體制圈子的自由作家。但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其武俠奇文,縱橫華文世界,影響萬千讀者。而且,在大眾文化時代,金庸的武俠小說,更是風靡影視網絡,其作品一再被翻版出新。其書中的典型人物,如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李莫愁、霍青桐、韋小寶等等,這些虛擬的小說人物被兩岸三地幾代明星演繹,捧紅了眾多明星,構成了華人影視劇的一統江湖,孵化了億萬粉絲。現當代作家中,還沒有哪個作家像金庸那麼有影響力,那麼有影視感召力,那麼有時尚流行力的。看似虛無縹緲、超浪漫主義的武俠小說,能夠涵化出無可估量的影視文化產品生產力的,金庸也稱得上是當仁不讓的文壇霸主。

這樣一位卓然不群的武俠作家,獨立於體制化的文壇之外,或許會讓「金迷們」感受到江湖的快意和俠客的瀟灑。但是,無論金庸是否封筆,他都是一個現實的人,一個現實的作家。他的武俠小說近年來已經從純粹的大眾娛樂為體制內的文壇所承認,他的作品也開始進入中小學教材。這意味着兩個層面的昇華:其人從天馬行空的江湖之遠遊歷到了廟堂之高,其文從大眾娛樂的滄海之笑升格為教化和啟蒙的教材。這不是體制對金庸的招安,而是體制對非正統作家和草根文化的認可。

因此,體制內的中國作協將金庸收歸麾下,是文壇佳話。雖然,中國作協充滿著官方性質,甚至殘存著官僚化屬性,這些年來也常被公眾詬病。但儘管如此,作協依然是代表中國作家的象徵符號。中國當代文學按照時間斷代(1949年7月全國文協,1953年10年更名全國作協),已經迎來了自己的花甲華誕。60年的風雨如晦,中國文學固然命運多舛坎坷前行,但中國作家的每一步探索,中國文學的每一分進步,都和作協緊密相關。孤兒,評價中國當代文學,是離不開作協這個體制符號的。

金庸其人其文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的一部分,中國作協多了金庸才是健全和完美的。事實上,加不加入作協,是金庸的自由。既然金庸自願加入這個組織,別人又何必多管閒事?事實上,這次加入作協的港澳作家並非金庸一人,還有張思鑒(張詩劍)、周密密(周蜜蜜,女)及蔡益懷、吳志良、李觀鼎、廖子馨等6名港澳作家。港澳作家加盟中國作協,不管承認與否,「中國作協」才算得上是名副其實。

反對金庸加入中國作協的兩個理由是,一個是該組織的官僚體制屬性,二是該組織曾經破格吸納了有抄襲前科的郭敬明。事實上,這兩條反對理由是相互矛盾的。因為要改變作協的官僚體制,就要輸入文壇的新鮮血液,使之最大限度地多元化來稀釋其體制屬性。金庸等7名港澳作家的加盟,郭敬明的介入,其實就起到了稀釋劑的作用。就是郭敬明,也可算作是新時代文學甚至網絡文學的代表。金庸等人加入作協,看似被體制同化,自動走進所謂主流文學的圍城,但筆者寧願相信他們是文學上的木馬,使死水一潭的文壇變得充滿活力和靈動自如。中國作協,或因之成為文壇上的快意江湖,給予所有作家以華山論劍的自由。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受老莊哲學影響的外國建築師 (2009-06-23) (圖)
豆棚閒話‧金庸入作協 激活文壇江湖 (2009-06-23) (圖)
人生感悟‧松木留下來的神話 (2009-06-23)
開卷有益‧譚伯牛煮酒烹「湘軍」 (2009-06-23) (圖)
亦有可聞‧「完人」不「完」 (2009-06-23)
歷史與空間 :「三一七」國醫節 (2009-06-20) (圖)
城大中國文化中心講座資訊 (2009-06-20)
豆棚閒話:談青海熱貢的唐卡藝術 (2009-06-20) (圖)
文化觀察:書展,來看看他們怎麼罵 (2009-06-20) (圖)
你以為池莉是誰 (2009-06-20) (圖)
歷史與空間‧在邊城望大陸 (2009-06-17) (圖)
開卷有益‧讀書札記兩篇 (2009-06-17)
豆棚閒話‧揚州.東閣.官梅 (2009-06-17)
古典瞬間‧「秦晉之好」未必可稱道 (2009-06-17) (圖)
亦有可聞‧奈良與揚州之間 (2009-06-17) (圖)
歷史與空間‧「犬儒」與「猛士」的青春 (2009-06-16) (圖)
古典瞬間‧慈禧太后與故宮古樹的傳說 (2009-06-16) (圖)
豆棚閒話‧不要讓偏激為道德守夜 (2009-06-16)
人文世相‧作為詩人的汪曾祺 (2009-06-16)
亦有可聞‧政府官員更應該知道「文化遺產日」 (2009-06-1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