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參訪中央機關及軍營 港未來之星收穫豐碩
「2009未來之星—香港傳媒專業大學生國情課程班」日前在中國傳媒大學圓滿落幕。來自香港6間專上院校的110名學生在8天北京學習之旅中,除參加了一系列的國情講座外,還「走出課室」參訪不輕易對外開放的中央政府機關及軍營等。經過親身體驗,學員均表示此行讓他們了解到國家最新發展,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及國民身份認同感,獲益良多。
在國家教育部及中聯辦等大力支持下,由文匯報及未來之星同學會主辦的「2009未來之星—香港傳媒專業大學生國情課程班」於6月20日,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結業典禮。全國政協常委伍淑清、中聯辦青年工作部處長張學理、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助理劉利群、香港文匯報副社長兼未來之星同學會主席韓力、香港文匯報公關部總監兼團長丁虹潔等任主禮嘉賓。
伍淑清在致辭時,引用了毛澤東於1957年在莫斯科大學禮堂向中國留學生的講話,當時毛澤東表示,同學是「朝氣蓬勃……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伍指未來之星學員正是晨早的太陽,希望各人日後可以「為國家走向世界」,像前香港衛生署署長陳馮富珍代表中國出任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那樣,為世界作出貢獻。
伍淑清致辭 勉青年向上
多年來一直大力支持未來之星活動的伍淑清,特別帶了姨甥周怡昌參加是次的結業禮,日前兩人又與未來之星學員一起拜訪外交部,希望他多了解國情,「也讓年輕人多一個機會見識世界」。
韓力促學員 學好普通話
韓力勉勵學員要學好普通話,並繼續留意國家的發展。她指內地需要很多人才,香港有很多經驗可以協助內地發展,盼同學「把自己今後的發展,與祖國命運連在一起」,為國家出力。此外,劉利群則寄語學員未來投入傳媒工作時,要用「筆頭、口頭及鏡頭」記載社會的變化,並祝願各人明天更美好。
在8天的國情課程班中,大會安排了不同的專家為同學講課,介紹國家政治制度、經濟、內地傳媒發展、建國60年國家的成就及挑戰、基本法與一國兩制、北京的歷史及風俗、長城的保護工作等。此外,各人更親身參訪了國務院港澳辦、國務院新聞辦、外交部、解放軍軍營等國家重要單位及中國教育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等傳媒機構。課餘則有機會遊覽長城、故宮。
學員談感受 認識大提升
總結這趟充實的學習之旅,來自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一年級的張靜文代表全體學員在結業禮上致辭。她指不少同學均是懷着期盼的心情來到北京,透過國情課程班,各人對國家不同方面的認識均有所提升,「身為中國人,這將是學員關注國情的開端,將來我們會更加關心祖國,為成為未來之星作好準備。」
臨別謝師情依依 歡笑聲中淚交集
難捨難分 在國情課程班結束時,中國傳媒大學為任教的老師及未來之星學員準備了一場謝師宴兼聯歡會,期間兩地學生傾力演出,當中有勁歌熱舞帶來的歡笑聲,亦有離情別緒引發的不捨眼淚,讓各人都留下了激動而難忘的回憶。
歌舞聯歡 高潮迭起
傳媒大學安排了17名學生貼身照顧未來之星學員,雙方在一周的相處後,已建立起真摯的友誼,並決定聯合為上述的晚會獻技娛賓:內地有傳媒大學的學生表演少數民族的樂器葫蘆絲、街頭舞、黃梅調的《天仙配》,還以廣東話獻唱名曲《萬水千山總是情》;港生則高唱傳媒大學的校歌,以示對傳媒大學學生的感謝、又表演「Dem Cheers」(通過喊口號、唱歌、拍手、跺腳等形式來展現團隊風采的一種表演)等,席間歡呼聲此起彼落。
教授上場 童心未泯
晚會的其中一個高潮是港生表演歌舞,即席拉來傳媒大學動畫學院教授路盛章等嘉賓表演,年逾60的路盛章童心未泯,戴上原先用來保護西瓜的伸縮包裝紙作為帽子,搞笑地與同學大跳熱舞,毫不怯場,令全場師生瘋狂尖叫。活動最後以一首《明天會更好》作結,部分同學想到離別在即,忍不住落淚,場面感人,溫馨的氣氛令在場師生永誌難忘。
京城警察有新意 警車接載當謝禮
奇趣經歷 為了全面了解北京,未來之星學員總會利用課餘時間出外走走,期間的一宗「小意外」,讓這批香港年輕人了解到北京警察的和藹及親切,更有機會坐上警車,被「護送」回酒店。
老外失銀包 報案用英語
一批學員某日在下課後,遊覽奧林匹克公園,期間有一位警察走過來,說有兩個外國遊客丟了錢包,禮貌地邀請同學幫忙做翻譯。學員也義不容辭,七嘴八舌地當起翻譯來。半個小時後,警察總算把事情處理好,並把有關的外國遊客送到報案中心。
由於當時公交已經停駛,警察哥哥怕他們坐的士有危險,故索性以警車接載同學返回酒店,以作答謝。
港生當翻譯 臨別有驚喜
有份當「臨時翻譯」的仁大新傳系一年級學生林漢山表示,坐在警車上奔馳於北京又直又闊的公路上,感覺很特別,「這次經歷,更令我對北京的警察留下很好的印象,他們很認真的協助徬徨的遊客,又友善地載我們返回酒店,真是很細心、友善」。
人民大會堂 神聖開班禮
難忘此刻 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地方,也是國家領導人進行政治、外交活動的場所,能在此舉行開班禮,未來之星學員均大感興奮,甫走進大堂,即忍不住拿出相機,四處拍照留念。
嚴雋琪殷曉靜等主禮
開班典禮上,主禮嘉賓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中央統戰部三局局長殷曉靜、中聯辦青年工作部部長韓淑霞、文匯報王樹成社長、廣東省政協委員兼未來之星傳媒班榮譽團長吳惠權等,與來自城大、仁大、浸大、港大、中大、珠海學院等6間高校的110名未來之星學員,在著名的《江山如此多嬌》巨幅畫作前合影留念,成為學員難忘的一刻。
港大文學院二年級學生張振嫦表示,「人民大會堂莊嚴又有氣派,真是很榮幸可以在其中參加未來之星的開班禮,之前做夢也沒想過呀。」
記招因故改期 國新辦顯謙虛
為政親民 在本次行程中,未來之星參訪了多個國家重要單位,包括:外交部、港澳辦、國務院新聞辦、解放軍軍營等。在同學與國新辦新聞局局長郭衛民交流時,郭局長在答問環節「反主為客」,主動向在場的學生及隨團導師「請教」。他指6月25日是世界土地日,從公關宣傳的角度出發,國新辦本想在24日舉行記者會,但剛巧與另一政府部門相撞,國新辦要考慮是否將記招提前一日舉行。
有學員建議指記者會該如期舉行,但出身自公關專業的隨團導師潘錦全則考慮得更全面,他「獻計」指,記招最重要是內容,如果記招早一天舉行,為大眾提供更多討論的空間,反而對宣傳有利。郭衛民表示會認真考慮各人意見之餘,亦指作為中央的公關大員,要掌握不同媒體的運作模式,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港青願服兵役 王振民表讚許
公民意識 向有「小護法」之稱的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以「香港基本法與一國兩制」為題授課,當中提到中央政府豁免港人服兵役及向中央繳稅,是貫徹「一國兩制」的表現。其中一名男學員表示,其實自己很願意服兵役,並認為可以當兵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國民的責任,他建議中央政府可以容許港人也有權自願服兵役,有關言論博得了其他同學的掌聲及王振民的讚許。
在93至95年曾在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學習及進行研究的王振民表示,與那個年代相比,現在的港生給他更親切的印象,「或許因為香港已經回歸祖國,大家已是一家人了吧!」
未來之星國情課程班組委會
榮譽贊助人
曾蔭權 特區行政長官
榮譽顧問
王志民 中聯辦副主任
曾憲梓 原全國人大常委、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主席
伍淑清 全國政協常委
梁愛詩 全國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
丁雨秋 教育部港澳台辦副主任
韓淑霞 中聯辦青年工作部部長
陳有慶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
黃英豪 全國青聯副主席、未來之星基金會董事
費 斐 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執委
徐立之 香港大學校長
劉遵義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郭 位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
吳清輝 香港浸會大學校長
鍾期榮 香港樹仁大學校長
張忠柟 珠海學院校長
張國良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主席
王樹成 香港文匯報董事長、社長
黃楚標 全國政協委員、未來之星基金會董事
林光如 全國政協委員、未來之星基金會董事
蔡衍濤 中華廠商聯合會名譽會長、未來之星基金會董事
方文雄 方樹福堂基金董事、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鄧國杰 港龍航空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常務顧問
李薊貽 中聯辦青年工作部副部長
張學理 中聯辦青年工作部處長
彭敬慈 公民教育委員會主席
陳 勇 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新界社團聯會總幹事
盧 平 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
施榮忻 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菁英會主席
吳 明 香港文匯報副總編輯
蘇鑰機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何 舟 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副主任
趙心樹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院長
梁天偉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
黃 煜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系主任
皇甫河旺 珠海學院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
盧偉力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電視系副教授
榮譽團長
吳惠權 廣東省政協委員、香港福新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韓 力 香港文匯報副社長、未來之星同學會主席
團長
丁虹潔 香港文匯報公關部總監、未來之星同學會總幹事
國情課程班組織架構
主辦機構:香港文匯報、未來之星同學會
支持機構:教育部港澳台辦、中聯辦青年工作部
協辦機構: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樹仁大學、珠海學院
承辦機構:中國傳媒大學
贊助機構:未來之星基金會、香港福新國際集團、亞洲金融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港龍航空有限公司、方樹福堂基金、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香港組委會秘書處、香港文匯報公關部
未來之星感言
仁大新聞及傳播學系一年級黃凱榆:參觀過解放軍軍營出來後,我的第一感覺是「有解放軍保護,我們的國家真是安全!」各軍人無論在體能、技術、團隊默契及裝備上,堪稱無懈可擊,這絕對是刻苦鍛煉的成果。而讓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軍人的紀律,即使下着雨,他們總是嚴謹地完成每個步操動作,目光堅定,從中可見各人保家衛國的決心,令人佩服。
珠海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二年級周靜文:今年是建國60周年,我有機會在首都北京看升旗,格外有意義。坦白說,以前在學校根本不明白為何學校每天都要升旗,但今次看到解放軍旗隊走出天安門,經金水橋至旗竿圍欄,各人動作一致,過程莊嚴,心情非常激動。親眼見過,才是最深刻的國情教育。
澳洲南昆士蘭大學新聞及公共關係一年級黃端儀:我很喜歡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教授路盛章介紹北京的歷史及風俗那一課,他風趣幽默,與同學打成一片,在謝師宴上,他亦十分投入,與學生共舞,非常可愛。那場晚宴我激動得流淚,除了老師,我亦很捨不得傳媒大學的學生義工,他們太友善了,我很期待將來大家還會在北京再會,也會好好記住這段真摯的友誼。
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一年級劉錦輝:這是我第一次到北京,整個行程我有很多得着。除了聽課外,還拜訪及參觀了很多地方外,透過向專家提問,我了解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明白到每項國情必有其因,每個國家發展也有自己的難處,了解過才批評,才能做到客觀,較懂得多角度思考問題。畢業後我打算從事傳媒行業,這個課程對我很有幫助,讓我開始對祖國一些現象反思及感興趣。
仁大新聞及傳播學系一年級林漢山: 這8天的行程實在是太精彩了。中國傳媒行業一直給人的印象是報喜不報憂,政府則經常刻意隱瞞問題,但這次的國情課程班讓我有所改觀,在參訪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時,新聞局局長郭衛民並沒有打官腔,直接地回應了同學各樣尖銳提問,態度開明、友善,更讓同學明白到中央政府在不斷提高透明度,而中國的傳媒業亦正在逐步地改革,向着更開放、更文明的方向前進,情況可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