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9年7月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人文世相‧沈從文的孤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7-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沈從文書信

宣慧敏

 人與人的理解到底能達到什麼程度,這是一個難以作答的問題。但是有一點肯定的是,理解是個即使無限接近也不能抵達的東西。說到底,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生命太短,可是我每每無可奈何地感到這一點,又覺得生命太長了。

 解放後,沈從文兩次試圖自殺,第一次被家人發現制止,第二次他又在極度的恐慌中自戕,用剃刀劃破自己的頸項,兩腕脈管也割傷,又喝了一些煤油。那是個風雲激盪的年代,國家到處在熱火朝天幹事業,沈從文此舉無疑讓許多人不解,包括他的戚友子女,包括妻子張兆和。她寫道:「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漸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

 沈從文與張兆和共同生活近六十年,尚且存在理解的問題。這個他曾經愛過的正當年齡最好的人,沒有真正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愛是不是孤獨的?

 沈從文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自由派作家,政治這樣的東西在他眼裡,太大太渺茫,束縛個人的想像。他看到兒子迷心於事業和革命,有些失落,傳奇的故事在年輕的生命中已行將失去意義,代替而來的必然是完全實際的事業。他的一切從「思」出發,堅守個人主義立場,在那個集體主義時期,他完全孤立。

 思想的痛楚,思索的孤獨,這是沈從文一生的生命狀態。就是放在現代,還是要被側目的吧。我想到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大多數人,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年輕人大多需要信仰。可是我鄙視年輕人的夢想,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缺乏閱歷,看起來熱情而愚蠢。

 用自己的獨立思考做事,做人,畢竟是難的,中國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很難最大限度的容忍個人主義的存在。這在我深有體會,即使不過是家庭間的衝突,譬如子女的行動往往跟父母的期望背離。這也是生命裡的孤獨吧。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別具一格「板橋體」 (2009-07-08) (圖)
開卷有益‧「活」的原因 (2009-07-08) (圖)
人文世相‧沈從文的孤獨 (2009-07-08) (圖)
古典瞬間‧三國的酒風 (2009-07-08)
寫我遊心‧乾陵記遊 (2009-07-08)
歷史與空間:甲午戰爭前夕的朝鮮社會 (2009-07-07) (圖)
古典瞬間:「說項」是哪項 (2009-07-07)
豆棚閒話:大昭寺諸神 (2009-07-07) (圖)
人文世相:董橋風雅 (2009-07-07)
亦有可聞:林青霞「投影從文」喜收穫 (2009-07-07)
歷史與空間‧「笙簧百囀」:中國笙的前世今生 (2009-07-04) (圖)
文化觀察‧不要再和本地財主糾纏下去了 (2009-07-04) (圖)
文化觀察‧聽周南、魯平講述香港回歸 (2009-07-04) (圖)
文訊:商務讀書會.第六講 利豐的供應鏈管理經驗 (2009-07-04)
城大中國文化中心講座資訊: (2009-07-04)
歷史與空間‧《水滸》習俗名物之考證 (2009-07-01) (圖)
亦有可聞‧永駐長生的香格里拉生命 (2009-07-01)
豆棚閒話‧蔡襄修建洛陽橋 (2009-07-01)
古典瞬間‧廣武浩歎 (2009-07-01)
寫我遊心‧陽關趣記 (2009-07-0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