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行
人必自侮而人侮之,社民連這些無聊、幼稚、下三流的行徑接二連三的通過電視傳到千家萬戶,對立法會聲望的損害並不亞於甘乃威事件。社民連要街頭抗爭,要向政府反映意見,爭取權益,有不少渠道,根本不必在施政報告上做。議員享受豐厚的薪津,卻無視市民對經濟民生的期望,糾纏於不可行的政制目標,搞事一番就算交了功課,這算什麼議員。
今年施政報告發表前,各界都猜測反對派會有何動作,尤其是過往劣跡斑斑的社民連,政治鬧劇更是必不可少。不過,事前反對派透過友好傳媒透露,如果施政報告沒有回應他們的政制要求,將會集體離席抗議云云。但最終反對派只是展示標語,並沒有進一步行動,顯示反對派內對這些激烈行徑亦有不同聲音。相反只有社民連繼續鬧事,在報告開始時已急不及待大聲叫囂,將紙牌擲向特首,被逐離議會時長毛更不知羞恥的死賴在位上,最終要合幾人之力才將他抬出大廳。當昨日特首出席施政報告答問大會時,社民連議員又不斷擲物及滋擾,終於引起其他議員的不滿,30多名議員發出聯署聲明,譴責社民連議員的行為。人必自侮而人侮之,社民連這些無聊、幼稚、下三流的行徑接二連三的通過電視傳到千家萬戶,對立法會聲望的損害並不亞於甘乃威事件。
人必自侮而人侮之
每年的施政報告是行政長官向立法會交待施政方向的重要日子,立法會議員的職責就是詳加審核政府的施政,裨補缺漏,建言獻策,這是立法會議員理所當然的職責,亦是議員代民意監督施政的渠道。可是,在社民連眼中,施政報告大會不過是一個上演政治秀的舞台,頭一兩次成功搶到了傳媒的鎂光燈,就飄飄然以為找到一個省力就可取分的捷徑。社民連念茲在茲、深思熟慮的不是政策內容,而是如何搶得最好時機,令特首難堪,令議會亂成一片,令支持者搖旗吶喊,因為這是社民連的生存之道。
就以日前特首宣讀施政報告時為例,社民連在報告剛開始時就發難,為什麼報告只是剛宣讀就要否定它,如果連報告的內容還未知悉,又有什麼理據貿然批評呢?可見社民連着重的不是報告內容,不過是借題發揮,衝擊政府。而且,每次社民連的行動都顯然經過仔細部署,哪個負責叫囂、哪個負責糾纏不走,盡量將鬧劇的時間拉長,甚至在台上展示的各種道具,都經過精密部署,既可收視聽之效,亦不致玩得過大。所以不難理解何以每次社民連向官員擲物時總是擲到老遠,如果在議會現場相信會看到黃毓民每次擲東西時總是等特首離場後再擲,電視觀眾可能不知就裡,但是議會上的記者就可以將他們的醜態看得一清二楚。否則誤中特首,隨時惹上官非,更會引來民意大反彈,這不是周密部署是什麼?雖然這次誤中立法會主席,但相信是錯手居多,社民連從來都是假戲真做。可惜社民連的心意就是放在這些不切實際、不務正業的地方。
踐踏議會尊嚴 難獲支持
不過,社民連這些行徑的邊際效益其實已在不斷遞減,傳媒對他們的興趣愈來愈小,市民亦當他們是小丑來看待,就是對他們投訴亦覺得多此一舉。反對派內亦一直不認同這些激烈行徑,公民黨民主黨批評社民連的力度並不低於建制派,當中固然有爭搶支持者的考慮,但更重要是反對派都知道如果任由社民連繼續亂搞下去,社民連有一班死忠偏激支持者,或者影響不大,但其他反對派甚至整個立法會的聲譽都肯定會受到拖累。雖然近日公民黨等因為「總辭」問題與社民連因利而苟合,所以一度同意採納社民連的集體離場建議。但最終在內部會議中,部分反對派還是珍惜身上羽毛,在最後一刻否定了離場建議,令社民連大表無癮,只能匆匆改唱獨角戲,這就解釋了昨日施政報告大會上反高潮的一幕。
特首每年要到立法會宣讀施政報告,之後更要到立法會解答議員質詢,將報告交到立法會讓議員辯論,這是行政當局向立法會問責的表現,如果議員連這樣重要的場合,都不認真處理,只視為政治舞台,這就是辜負了市民的期望。市民都會問,社民連要街頭抗爭,要向政府反映意見,爭取權益,有不少渠道,根本不必在施政報告上做。議員享受豐厚的薪津,卻無視市民對經濟民生的期望,糾纏於不可行的政制目標,搞事一番就算交了功課,這麼容易誰不會做。而且社民連三番四次公然踐踏《議事規則》,蓄意破壞立法會形象,有沒有為立法會的形象設想過?這麼痛恨建制,不屑立法會議席,何以又要千方百計搶位,這不是虛偽,又是什麼?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社民連的行徑如果一日不能遏止,立法會的文明、包容、理性的傳統精神,將蕩然無存,全港都要付出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