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醫健展新象 群策創新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0-16]     我要評論

周一嶽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

 行政長官的新一份施政報告以《群策創新天》為題,呼籲官商民一同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以新思維應對新形勢及挑戰。過去一年,我們在食物及衛生範疇經歷了不少挑戰,每次也是如此轉危為機:人類豬流感來勢洶洶,加強了市民的防疫意識,我們亦即將為高危組群免費接種疫苗;三聚氰胺事件令我們加速籌備及成功通過有關禁止進口、供應和回收食物的法例,《食物安全條例草案》也會在本立法年度出台;金融海嘯令全民反思香港的經濟路向,亦催生出進一步發展醫療產業的規劃。

 未來一年,我們會承先啟後,既對突發事件保持警覺,亦會同時推行各項新政策及改革,務求持續保障食物安全及公共衛生,提升香港醫療服務水平,同時讓市民有更多自由選擇醫療服務的空間。

推動公私合作提供基層醫療服務

 自醫療改革第一期諮詢完結,籌劃基層醫療服務改革的工作從未間斷,全面發展的策略漸見輪廓。我領導的基層醫療工作小組經過深入討論,已經就三個範疇提出了初步建議,包括制訂基層醫療概念模式及臨床指引,建立及推廣《基層醫療指南》,以及試行嶄新的社區健康中心及網絡,由公營、私營和非政府機構以不同形式合作,提供更全面的基層醫療服務。

 醫管局會以公私醫療共同護理的模式,推行一系列加強支援長期病患者的試驗計劃,公立專科門診的長期病患者可自行選擇私家醫生跟進病情,政府會提供部分資助及配套支援,亦會繼續監察長期病患者的情況,跟進病情惡化者。市民因此有了額外的服務選擇,公營醫療系統亦可以集中照顧複雜病症,達至多贏。

 我們亦會在精神健康服務方面進一步落實「醫社一家」一條龍的服務模式。醫管局將於個別地區試行由醫護人員擔當個案經理,透過社區平台為嚴重精神病患者提供持續和個人化的深入社區支援,並全面配合社會福利署將在全港十八區推行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另外,對於病情較穩定的病友,我們將會促進精神科專科門診和基層醫療的協作,加強提供適切的評估和治療服務。

積極發展醫療產業

 現時香港公私營服務失衡,發展醫療產業既能增加整體服務容量,也能為市民特別是中產家庭提供更多服務選擇。發展醫療產業,我們可謂得天獨厚,擁有尖端的醫療科技,以及一流的醫護和研究人員,只要創造適當的環境,讓業界不斷改良及創新,醫療產業自然能夠蓬勃發展。

 任何產業得以起飛,硬件及軟件需要相輔相成。硬件方面,政府預留了四幅土地用作發展私營醫院,我們將於本年底向市場徵求競投興趣表達書,以了解市民發展私營醫療的意向。我們會確保批出土地的條件,對私營醫院和社會大眾公平,並確保醫院的收費透明度及服務質素。在軟件方面,我們會繼續加強培訓醫護專業人員,提升本地醫療人才的專業水平,並同時研究如何吸引境外人才來港。

着手研究醫療融資改革

 醫療融資改革,關乎醫療系統未來的持續發展。我對社會各界普遍認同有必要着手解決醫療融資問題感到欣慰,但亦明白不少市民對強制性的方案有所保留。我們正着手研究制訂一個自願參與、包含保險及儲蓄成分的輔助融資方案,政府會加以規範和監管,並會以預留的百億元儲備為誘因鼓勵市民參與,務求令新計劃能有效攤分風險,讓有能力負擔者能持續選用私營醫療服務,同時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令整體市民受惠。

 落實基層醫療,深化公私營合作,發展醫療產業,再配合培訓人才、發展電子健康記錄、引入輔助融資及強化安全網等項目,拼合起來,就是香港醫療體制改革的新藍圖。在為市民提供更優質選擇的同時,政府對公營醫療的承擔維持不變,亦會配合預防長期病患、全面推行營養標籤等工作,提升公共衛生水平。我們目標清晰,方向明確,只要沉着應戰,群策群力,相信必定能夠在醫健範疇展現新象,共創新天。 (文中標題為編輯所加)

相關新聞
追求民主而非追求民主議題 (2009-10-16) (圖)
政治秀難獲認同 社民連自取其辱 (2009-10-16)
醫健展新象 群策創新天 (2009-10-16)
印度如果挑起邊界衝突 (2009-10-16)
擲蕉和戲班 (2009-10-16)
反對派捆綁策略首遭滑鐵盧 (2009-10-15)
施政兼顧全面 產業着眼未來 (2009-10-15)
黎廣德為反對而反對 (2009-10-15)
什麼是馬英九的正辦 (2009-10-15)
中國將幫助俄羅斯發展高鐵 (2009-10-15)
如何建立和諧社會 (2009-10-15)
審時度勢 引領方向 (2009-10-15)
也談國人何時能獲得諾貝爾獎 (2009-10-14)
觀看國慶閱兵活動有感 (2009-10-14)
談高錕教授遲來的肯定 (2009-10-14)
默克爾會自討沒趣嗎? (2009-10-14)
形勢變了 香港怎辦 (2009-10-14)
監管領匯 房署有責 (2009-10-14)
堅韌持久地努力 (2009-10-13)
中國60年成就值得讚頌 (2009-10-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