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9年10月17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利益輸送不成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0-17]     我要評論

古 雲

 有兩份報紙利用特區政府鼓勵市民使用慳電膽,以頭條新聞位置刊登大標題說「行政長官向自己的親家輸送利益」,因為他的親家代理一種牌子的燈膽。這種邏輯是令人吃驚的。全世界都在鼓勵綠色經濟和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的措施,這不是曾蔭權一個人的決策,早在去年環保局已經提出了鼓勵市民節省能源的方案,方案由環保局提出。如果因為行政長官的親友經營一種牌子的電燈膽,就不鼓勵市民節省能源,這是非常荒謬的。行政長官有很多親戚朋友,可能是經營出入口的、零售業的、飲食業的、銀行業的、醫藥業的,按照這種邏輯,行政長官就不可以提出刺激和鼓勵出口的政策、不可能提出內地向香港開放更多遊客刺激零售業的措施、更不可能提出將來工業大廈可以經營飲食業、也不可能提出強化香港金融中心、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具體措施,更不可以在香港出現疫症的時候鼓勵市民打防疫針或者購買疫苗保障市民的健康。行政長官只要有所行動,立即犯下了彌天大罪,就要把他拉下馬。這其實是犧牲了全香港市民的利益。

 有一些是非的判斷,無限上綱,動輒就是「官商勾結」,轉變為抹黑行動,其實任何政策都要看對全體香港市民是否有利,如果這個政策對全香港的大局有利,而行政長官的親友又不是得到專利權,或者成為了指定的專用品牌,成為了少數的得益者,這就不是利益輸送。在香港,有幾十個品牌的慳電膽,公平競爭,誰也不知道哪一個人會受益,但是可以肯定,有關電力節省了,市民的荷包得益,市民們吸入的二氧化碳減少了,大家的健康都得到益處。

 為什麼出現這種曲解利益的怪現象?根本的原因就是反對派一早就宣布,一定要行政長官公布政治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否則,就要讓他好看,一定會針對施政報告,拿各種問題為難他。這種凡政府必反的思維邏輯,出發點並不是為了人民利益,而是為了政治鬥爭,弄到香港雞犬不寧,市民的利益受到損害,出軌的報道自然會令報紙的公信力受到影響。

相關新聞
經濟唯務實 (2009-10-17)
結合兩地融合推動國民教育 (2009-10-17)
利益輸送不成立 (2009-10-17)
兩地金融合作應方便市民 (2009-10-17)
關係爛好 因愛成仇 (2009-10-17)
美財政部報告態度務實 (2009-10-17)
追求民主而非追求民主議題 (2009-10-16) (圖)
政治秀難獲認同 社民連自取其辱 (2009-10-16)
醫健展新象 群策創新天 (2009-10-16)
印度如果挑起邊界衝突 (2009-10-16)
擲蕉和戲班 (2009-10-16)
反對派捆綁策略首遭滑鐵盧 (2009-10-15)
施政兼顧全面 產業着眼未來 (2009-10-15)
黎廣德為反對而反對 (2009-10-15)
什麼是馬英九的正辦 (2009-10-15)
中國將幫助俄羅斯發展高鐵 (2009-10-15)
如何建立和諧社會 (2009-10-15)
審時度勢 引領方向 (2009-10-15)
也談國人何時能獲得諾貝爾獎 (2009-10-14)
觀看國慶閱兵活動有感 (2009-10-1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