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博士 鳳凰衛視評論員
中國國家統計局21日發布2009年經濟發展的關鍵指數,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33.53萬億元(約合4.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8.7%,實現「保八」目標,而去年12月居民消費價格(CPI)增長達1.9%。根據世界銀行預測,中國將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有評論認為,由於匯率浮動,難以對中日兩國經濟進行比較。如果日圓趨向疲弱,那就會加快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
經濟指標與社會成熟指標
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這是自年前中國經濟總量超越德國之後,人們即議論得較多的一個話題。但這是僅就經濟總量而言;若以中日的人均GDP而言,日本已超越四萬美元,而中國則仍不到三千美元,排名遠在全球一百之外。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並不說明任何實質性問題。
筆者兩年前在介紹歐洲十五到十九世紀經濟發展時曾發表過一個觀點:就經濟發展和社會成熟的階段而言,今天的中國類似一百三十年前的歐洲。這樣說,並非就現階段中國與歐洲的經濟總量而言,而是就雙方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其階段而言。
中國三大瓶頸及其出路
中國無論從一九四九年建國還是從一九七九年改革開放之後,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和無容置疑的,但現階段面臨的問題也是不容回避的。歸納起來,中國現階段面臨的問題或瓶頸有三個方面:一、中國正面臨工業化二、三十年後的普遍問題,即城市化難題、貧富不均、治安惡化、政商結合、特殊利益集團等;二、中國面臨在保障不產生巨大社會動盪的前提下,如何完成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體制轉型的困惑;三、與中國第一次現代化嘗試—洋務運動相比,三十年改革開放在經濟發展層面基本成功,其主要標誌是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但中國依然面臨另一個百年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難題,即探索保障中國現代化成功的制度性框架。兩者輕重緩急不同,但卻互有內在聯繫。中國目前面臨的工業化產生的負面問題,不是一個純經濟學、政治學或社會學問題,而是已嵌入到中國百年現代化進程的深層結構,即如何才能有一套制度性框架,來保障中國現代化的可持續發展和成功?
就可預期的未來而言,上述前兩個問題是中國不容回避和急需解決的。如果說前者是世界和國際範圍內的普遍現象,中國只不過必須在這一循環中盡可能少走西方國家曾經走過的彎路,那麼後者則是中國獨有的挑戰。兩者相加,中國面臨的挑戰就更為艱巨。實際上,時下人們議論的許多問題,以及許多地方正在經歷的問題,都是上述兩大範疇的折射。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完善分配機制、轉變政府職能和基本確立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是三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必須看到,政商結合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團日漸膨脹,由此也使政治體制改革更為步履維艱;而政改探索越是滯後,特殊利益集團就越是膨脹。如何在穩妥和進取之間保持平衡,尤其是以「碎步走」的方式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探索,顯然是在二十一世紀頭十年過去之際,全體關心中國前途的人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們實在沒有必要,也沒有理由為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而狂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