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公佈後不久,港大做了一個民意調查,發現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受歡迎的程度相當高,是過去數年來最高的。
但是,如果你只是聽電台的「烽煙」節目,你會覺得今年的預算案好像劣評如潮,幾乎打電話來的聽眾都是不滿意今年的預算案,每一名打電話來的人都問為什麼預算案沒有照顧他們?連中產者也要求聘外傭可以扣稅,並不讓窮人或社工專美;一向以來,只有窮人或社工才打電話來要求這樣那樣,要求派糖。
預算案公佈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說他不會派糖,但是,預算案公佈後,糖還是派了。兩年前,特區政府財政盈餘非常多,於是大派糖,說是還富於民。一年前,金融海嘯來襲,也大派糖,說是紓解民困。今年,由原本的赤字預算變成盈餘,再派糖,今年的財政預算仍是赤字預算,但是,我估計,到了明年今日,特區政府又會發現今年的財政收支最後仍是有盈餘的,因為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對政府賣地、補地價的收入仍然是保守的。
退市臨近 派糖以防萬一
在目前的政治環境中,我不反對派糖,但是派糖的理由不該是因為上一個財政年度有盈餘,而是今年全球的經濟狀況是歷來最複雜的,世界各國都在謹慎地部署「退市」行動,「退市」的時間、力度做得對,一切太平,錯了,問題很大。「退市」退得早,力度過大,會帶來經濟雙底衰退;「退市」退得遲,力度不夠,會帶來通脹,誰也沒有經驗應該如何做,都在摸着石頭過河,因此,派糖以防萬一是正確的。但是,如果港人以為是庫房有盈餘而派糖,就會出現過度樂觀的情況,一些一次過的派糖政策當成理所當然的現象,更要求永遠如此派下去。
也許是巧合,新加坡政府就在香港特區政府公佈預算案的前兩天公佈了預算案,推出一個相當大規模的長遠「提高生產力」的預算案。不少人指出特區政府的預算案缺乏長遠的戰略政策,要求特區政府撥出更多資源推動,規劃一些六大產業。
發展新產業 須扭轉思維
長久以來,香港政府,不論是港英政府或是特區政府,都盡量保持小政府,盡量不直接投資於新產業發展。內地及新加坡正在急起直追,香港在某些產業的競爭力已比不上內地及新加坡,因此要求特區政府也搞規劃的聲音越來越強,這是一個巨大的基本改變。實際上,中國內地的經濟體制、新加坡式的經濟體制及香港式的經濟體制是各有優點與缺點,彼此背景不同不易模仿,勉強改變,只會事倍功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