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主席
公社兩黨發起的「五區公投」後,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民調顯示,「五區公投」令公民黨民望大跌,在「十大政治團體」排名由第三插水式跌至第七位,社民連則維持在末席,而民主黨的評分則上升。「普選聯」若然真想香港政制能往前行,若然真想得到溫和民意支持,就應尊重憲制框架,繼續在基本法和人大決定的框架中進行對話和妥協,務實討論,尋求共識。
筆者去年12月16日在《文匯報》發表《政治不是賭博而是妥協》的文章,認為:「社民連提出的『五區總辭』,實際上是一個令政治利益由己方獨佔的方案,在這個關鍵時刻,民主黨回歸理性,尊重現實,是明智的選擇。只有各方面利益的妥協平衡,政制才能穩步向前發展。」
「普選聯」不認同偏激對抗路線
當時,社民連與公民黨尚未組成政治聯盟,民主黨等政黨和團體也尚未組成政治聯盟。而現在,公社兩黨一意孤行推行「五區公投」,而由民主黨牽頭、共13個團體組成的「終極普選聯盟」(「普選聯」),則與公社兩黨分道揚鑣,不認同偏激對抗路線,主張溝通對話。「普選聯」的溫和政治姿態,比起公社兩黨搞對抗憲制的「五區公投」,是順從主流民意的表現,有利政改討論更趨務實理性,可促進社會良性互動。然而,政改要往前行,必須尊重憲制框架,若離開或偏離基本法和人大決定的框架,光是溫和政治姿態,很難取得實質性的成果。
一手踢爆「密室飯局」、力撐民主黨抵抗「四人幫」施壓的民主黨元老司徒華,曾力主民主黨不參與總辭。民主黨副主席劉慧卿曾表示,她在地區聽到的大部分意見都是反對總辭,該黨進行的民調亦顯示有七成市民反對,他們現在的立場才是香港社會的主流意見。民主黨前主席楊森亦曾表示,香港沒有「公投法」,以辭職爭取普選成效存疑。「普選聯」召集人馮偉華表示,香港的直選是「從無到有」,是一個進步,是一個不容否定的成果,而推動所謂「公投」的公社兩黨否定了這些以往的進步,更令中央政府與香港反對派的對話「隔絕」,故「所謂『公投』隨時會一敗塗地」。
「普選聯」拒絕被「公投」綑綁值得肯定
民意已證實,港人希望香港政制向前發展,「五區公投」不得人心。「普選聯」拒絕被「五區公投運動」綑綁,值得肯定。聰明的從政者是善於妥協的從政者,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對香港而言,政改無論如何脫不了基本法和人大決定的框架。2005年那一次,民主黨被綑綁否決政改方案之後,民主黨的民意支持度大幅下滑,黨內互相指責、猜疑,矛盾加劇,第二梯隊喪失了上位的機會,不滿加深,裡外都失勢。接下來在2007年區議會選舉和2008年立法會選舉中失勢,嘗到自釀的苦酒。民主黨上次吃過綑綁否決政改方案的虧,這次由民主黨牽頭的「普選聯」拒絕被「五區公投運動」綑綁,可謂「吃一塹,長一智」,值得肯定。
「普選聯」提出新的政改建議,要求2012年立法會增至80席,其中,11席區議會功能界別議席由區議員提名,全港選民投票選出;2020年取消功能界別,議員全部由普選產生等。「普選聯」表示如政府接受其條件,可以支持政府2012年的政改方案。「普選聯」的政改建議,其實可分為兩部分,一是2012年選舉部分,二是2012年之後的選舉部分。
「普選聯」2012年選舉部分,建議先將2012年立法會議席增至80個,一半由分區比例代表制直選產生,餘下40席除包括現有29個傳統功能組別,建議新增11個區議會組別,由區議員提名後供市民普選產生。人大決定是2012年立法會直選和功能組別的比例不變,特區政府提出的方案,是同步增加功能組別和直選議席,新增功能組別由區議員互選出任。「普選聯」提出的方案,表面上與特區政府的相似,但實際上卻南轅北轍。關鍵之處出在有關組別由區議員提名,但全港選民皆可投票,成為變相普選,而全港作為一個大選區,比分區直選還要激進,這偏離了基本法和人大決定的框架。香港政改要從「零和遊戲」走向「雙贏」,要求各方要有真誠合作的精神和勇氣,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聰明,要遵守遊戲規則,否則「雙贏」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現。而2012年政改的遊戲規則,就是人大2007年的決定。
「普選聯」2012年後的選舉部分,建議2016年取消分組點票機制,2020年取消所有功能界別,全部由普選產生。但是,按照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的解釋,政改的啟動需要經歷「五部曲」,而「五部曲」的啟動是逐屆展開,也就是說,不僅特區政府無權越俎代庖決定2012年之後的政改,就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也須循序漸進地逐屆處理香港的政改問題。因此,「終普聯」不應將2012年選舉與2012年之後的選舉綑綁處理,這既違反法定程序,也不利2012年選舉達成共識。
尊重憲制框架推動政制前行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民主是妥協的制度。妥協精神是民主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妥協意味着發生衝突的從政者在政治過程中,通過作出讓步來解決衝突,沒有妥協,就只剩下衝突。民主政治也是製造妥協的載體,民主政治極大增加了不妥協的成本。在民主政治下,不妥協的成本很高,會受到選民和道德的雙重制裁。
如今,堅持不妥協的公社兩黨,已經受到選民和道德的雙重制裁。多項民調顯示,八成市民不希望政制發展再一次原地踏步,而反對「五區公投」的市民為六成。公社兩黨發起的「五區公投」後,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民調顯示,「五區公投」令公民黨民望大跌,在「十大政治團體」排名由第三插水式跌至第七位,社民連則維持在末席,而民主黨的評分則上升。「普選聯」若然真想香港政制能往前行,若然真想得到溫和民意支持,就應尊重憲制框架,繼續在基本法和人大決定的框架中進行對話和妥協,務實討論,尋求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