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五百年前的一場土地風波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4-0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錢兆成

「地王」崛起

 萬曆時期,土地買賣就像如今的房地產一樣火爆。一人中舉入仕,就會有許多「投獻土地」,不過這只是非主流。有功名的官僚地主享有免糧免役的特權,一般中小地主、富農則採用種種手法,把土地投獻給官僚地主,以求逃避賦役。而官僚地主還往往將賦役轉嫁到農民頭上,因此,對農民的剝削愈來愈苛重。農民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就把田地抵押或奉獻給官僚地主,這還算是走了個「正常流程」。其中不少田是大地主直接用暴力奪取的,一個個地王就這樣崛起了。什麼行業都有頭面人物,這樣的人物不是強龍就是地頭蛇。沒有一個地方沒有地頭蛇,地頭蛇不要緊,要命的是強龍變成的地頭蛇。徐階這樣一條「蛇」,由首輔到鄉紳。他的田經歷年侵吞,有二十四萬畝之多,有佃戶幾萬人。在華亭一帶,每年收租谷一萬三千石,斂銀九千八一百両。

不買帳的人

 本來嘛,這些大小「地王」發發財,農民們沒有「路引」,也上不了訪,省了「駐京辦」的事。地方官員通力合作,蓋子捂得緊。這麼點小事並不影響大明的「和諧」社會建設,天下自然是太平盛世。可惜來了個「攪水棍」——誰也不買帳的「海青天」。其實他自己也不想來,還是大小貪官聯名舉薦他來的。既來之,則安之。雖然他的任職的地方在明朝就是養老院,可惜海瑞不這麼看,他要動真格的。先把那些老胳膊老腿的官員動員起來,沒事也要來上班,半小時就走的要罰款。有病的要請假,自己來請,用一毛買一打的病歷單外加蘿蔔刻印章做醫生證明的不算數。

軟柿子捏完了

 射人先射馬,打蛇打七寸,「大蛇」徐閣老首當其衝。對這些「地王」,海瑞沒有召開茶話會,沒有請專家研討,直接採取了嚴峻的措施。海瑞首先勒令他退田。徐階想搞司馬懿賺曹爽的那一套說自己不問世事了。接着叫他的大兒子徐潘寫信給張居正求救。張居正曾寫信給海瑞,希望他能顧及。這些手法是古今屢試屢爽的。海瑞是鐵了心了,他不買這個利益鏈的帳。

 有這樣一個比好幹部還好的幹部帶頭,農民兄弟也不上訪了,每天有幾千人包圍徐階住宅,「沿街攘臂叫喊號呼」對抗徐家的地主武裝。真是拾取金甌一片,爭田奪地忙。「地王」們紛紛倒台,官員們紛紛撤股,「城管」估計也加入農民大軍中了,畢竟他們是自由職業者,隨時會被解僱的,先撈一票吧。

玄機

 海瑞這一舉動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是嗎?事實並非如此簡單。徐階其實算是海瑞的「恩公」。想當初不是他徐閣老,他「海青天」早就被皇帝殺了,變成「海無頭」了。徐階知道海瑞背後有人,這個人就是高拱。當初徐階在高層政治鬥爭中失敗,被高拱弄回去當「地王」的,沒想到他還不放過徐階這個將死之人。原來應天一地,他徐階田地最廣,這是盡人皆知的事實。高拱此舉,就是要借海瑞之手,收拾徐階,讓他在退休之後也逃不過這個巨大難堪。海瑞以「愣」出名,定會對徐階動了真格的,那麼昔日徐閣老現在就得忍受切膚之痛,損失大半田產。而且,退田令最終會激起「地王」們的反對,足以把海瑞掀翻。這樣,也就順帶收拾了這個難以對付的政治麻煩海瑞。因為畢竟海瑞不是和他一隊的。好陰毒的一箭雙鵰之計!

妥協

 徐階這回是打掉牙也要和血吞。他知道再退下去,一生的積累就付之東流。他知道海瑞不過是被人利用的工具。他向當朝首輔高拱發出了降表,表示了自己的悔意,表示在政治鬥爭中徹底認輸,表示以後不再糾集勢力謀求東山再起。

 高拱笑了。他的目的圓滿達到了,而且達到得這樣漂亮。既然對手敗得這樣慘,他也就飄飄然了。他幡然變臉,對徐階情切稱呼同志,差點說是睡一個炕的戰友,給徐氏回了一封信,表示咱們是一類人,要英雄惜英雄,狗熊敬狗熊,希望徐老闆為祖國的GDP多做貢獻。然後,他又輕輕暗示,他也覺得海瑞做得太過分了。

重複一萬次的結局

 和「地王」開戰後,官場靜下來了,讚揚海瑞的聲音消失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大都入了股了。不少人已經蠢蠢欲動,要扳倒海瑞,他們可不想出現「熊市」,只是摸不準頭頭的心思,不敢貿然動手。得了高拱指示,徐階立刻利用自己的故舊,找御史奏了海瑞一本說他的宏觀調控影響到了大明的GDP持續高速增長。高拱在奏本上批了同意二字。於是,海瑞就這樣完了。這是歷史,不是小說家言,可惜這樣的結局是任何凡夫俗子都能預料到的,於是有了這個前車之鑒,誰也不會走這條老路。世上本來有許多條路,沒人走的路,也就漸漸不稱其路了。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五百年前的一場土地風波 (2010-04-06) (圖)
人文世相:王安石的私生活 (2010-04-06) (圖)
豆棚閒話:記住「鯀」 (2010-04-06)
亦有可聞:紙建築,「硬」起來 (2010-04-06) (圖)
歷史與空間:日本人與中國文化的糾纏—從鹹蛋超人說起 (2010-04-03) (圖)
亦有可聞:檀郎害死老母 (2010-04-03) (圖)
文化觀察:政府做「中間人」 新蒲崗如期「活化」 (2010-04-03) (圖)
苦難的史詩 (2010-04-03) (圖)
歷史與空間:「國家利益」與告訐 (2010-03-31) (圖)
豆棚閒話:岳不群是怎樣誕生的 (2010-03-31)
人文世相:揚雄的生前死後 (2010-03-31) (圖)
古典瞬間:慈禧服用的藥方 (2010-03-31) (圖)
寫我遊心:與陳君夜遊紫金山 (2010-03-31) (圖)
歷史與空間:侗家杉木吊腳樓隨筆 (2010-03-30) (圖)
亦有可聞:我看「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 (2010-03-30) (圖)
人文世相:鮮為人知的胡林翼 (2010-03-30) (圖)
豆棚閒話:八十年前的救災往事 (2010-03-30)
來鴻:春日「絮」語 (2010-03-30)
歷史與空間:鬼斧神工,天下至巧 (2010-03-27) (圖)
豆棚閒話:宋徽宗的「琵琶」 (2010-03-2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