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蘇州拙政園
■龔敏迪
到蘇州拙政園,不免要想起晉朝的美男子潘岳。拙政園之名就出自他「仕宦不達」時寫的《閒居賦》:「灌園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臘之費。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此亦拙者之為政也。」明朝的王獻臣曾因為執法無私,得罪了東廠太監而飽受廷杖、繫獄之苦,雖然日後重新被起用為永嘉知縣,但在遭受多年挫折、冷落以後,他已經心灰意冷,所以辭官經營起了拙政園,多少也算是對園林文化做出了一點貢獻。而潘岳雖然寫了《閒居賦》,表面上自稱是拙者,但一直自以為是,沒有像他自己所說:「拙者可以絕意乎寵榮之事矣」,而是「趨權冒勢,終亦罹殃」。不僅害死了自己,還害死了一直勸告他「爾當知足,而幹沒不已乎」的羸老之母。
在他年輕時,晉武帝搞了一次天子藉田的儀式,他就寫了一篇大事歌頌的賦,同時又過於自以為是,對晉武帝周圍的山濤、王濟、和嶠、裴楷等大臣也不放在眼裡,還編了個順口溜說:「閣道東,有大牛,王濟鞅,裴楷,和嶠刺促不得休。」晉武帝沒理會他,晉武帝周圍的人當然也不會喜歡他,所以舉秀才以後,「負其才而鬱鬱不得志」了十年,才當上了河陽縣令。
雖然他在河陽、懷縣當縣令是「勤於政績」的,但他的不良心態,更促使了他的熱心仕進,媚事權貴。先是依附上了大權獨攬的晉武帝皇后之父楊駿,沒想到,晉武帝死後晉惠帝賈后要篡權,就以謀反罪名把楊駿殺了。潘岳由此被牽連,幸虧當時主掌生殺大權的官員公孫宏,在他當河陽縣令時曾扶助過,所以謊稱他是「假吏」,才救得一命。然而他並沒有接受教訓,又依附了賈后的外甥賈謐,成了賈氏集團附庸風雅而召集的文人騷客「二十四友」之首,《晉書》說他與石崇,諂媚到每見賈謐出門都要望塵而拜。
賈后又要廢掉湣懷太子,就讓潘岳趁太子醉後,依樣畫葫蘆地寫了勸惠帝下台的文字:「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當入了之;中宮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當手了之。」昏庸的晉惠帝大怒,將太子廢為了庶人,並最後被賈后毒死。這就引起了擁護太子朝臣的不滿,擁有軍權的趙王倫藉口為太子復仇,將賈氏一網打盡。趙王倫的嬖人孫秀當了中書令,而孫秀曾為小史時,被潘岳「數撻辱之」。潘岳還存僥倖之心,去問他:「孫令猶憶疇昔周旋不?」孫秀的回答是:「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果然不久孫秀就說潘岳和石崇、歐陽建謀奉淮南王允、齊王冏為亂,其結果是:夷三族!《閒居賦》所說「孝乎惟孝,友於兄弟」,變成了母親,兄弟,以及「兄弟之子,己出之女,無長幼一時被害。」在刑場上與母親訣別時,他才知道反悔,說了一聲:「負阿母!」
潘岳,字安仁,小名檀奴,所以人們又稱他為潘安,形容男子的美貌常常說「貌若潘安」,而「檀郎」則成了婦人稱呼她們所愛之人的代稱。《晉書》說他:「少時常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之者,皆聯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車而歸。」加之父祖都當過不小的官,他自己也一直以「少竊鄉曲之譽」而自豪。不過,這樣的環境和先天條件,卻也促成了他「性輕躁,趨世利」而「終不能改」的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