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博覽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亮相:齊白石在歐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4-0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07年在香港高價賣出的《滿堂吉慶》。

 時人常說藝術市場買賣是觀察經濟氣候的最佳指標。在以往的拍賣會上,受青睞的往往是著名歐美藝術家如畢加索(Picasso)的作品,但隨着世界市場及買家喜好的變動,一股中國藝術品的新勢力在2009年迅速崛起。

 在剛過去的數個月,法國藝術品買賣數據網The Art Price搜集了全球超過6千間拍賣行的數據,得出幾項結果:首先,儘管畢加索及安迪和荷(Andy Warhol)繼續名列最佳銷售榜首一、二位置,但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下,二人作品的拍賣量及叫價都大不如前。以畢加索的作品為例,上年的拍賣總額僅1億2千多萬美元,這對比起巔峰時期2006年的3億4千萬,下降了50%之多;其次,安迪和荷作品的買賣數量亦大幅減少逾半。歐美大師作品叫價持續偏低並不令人欣喜。

 可是另一項結果卻吸引了全球買家的眼球。中國近代繪畫大師齊白石(1863-1957)的作品去年在國內市場被熱烈追捧,結果創下近7千萬的成交價,成為十大暢銷畫家榜中的第三位,創下了非西方畫家在榜上的新高位置。在齊白石之前,在榜中處於較高位置的已要數2007年時名列22位的張曉剛。

 蘇富比拍賣行亞洲分區主席Patti Wong指出,齊白石在過去20年一直未有受到西方買家重視;直至2009年,受惠於大批中國富商的崛起,使總拍賣額比2008年大幅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三之多,成為全球藝術市場一股不可輕視的新勢力。

 齊白石是中國近代最出色的繪畫家之一,少時曾習木工,到20多歲時廣結文人學習繪畫、詩文、篆刻、書法等,曾言在書法上極受鄭板橋的影響;他繪畫的題材獨具一格,擅畫山水、花草樹木,而又以畫蝦最為聞名。《衛報》在3月頭一篇報道中曾引用牛津專研中國藝術的教授Shelagh Vainker的說法,他認為齊白石所以開始受歡迎「因他的畫作展現了深度的沉思」,「而他的筆法極為巧妙,因此難怪中國許多學術派都指認他為中國當代首屈一指的畫家。」

 齊白石今次能名列排行榜第三名,進一步展示了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市場價值;而紐約及倫敦兩大主要市場經歷了多災多難的09年,在未來日子若仍未能振作起來,相信很快便會被中國拍賣市場迎頭趕上。

 齊白石作品對上一次較受矚目的交易,是2007年時蘇富比拍賣行在本港進行的一次拍賣,名為《滿堂吉慶》(Peaches and Fire Crackers,1952)的作品以85萬英鎊高價賣出;而去年一系列的花、蟲圖更以高達8百多萬英鎊成交。 ■文:東 尼

相關新聞
工黨 曲終人散 (2010-04-09) (圖)
亮相:齊白石在歐美 (2010-04-09) (圖)
以色列間諜「牙縫插刃」 (2010-04-02) (圖)
名人軼事:惡魔的俯視 (2010-04-02) (圖)
亮相:萬家燈火 (2010-04-02) (圖)
隱世高樓 (2010-04-02) (圖)
城內城外 (2010-04-02) (圖)
鐵塔之下 (2010-04-02) (圖)
希望之光 (2010-04-02) (圖)
《歌聲魅影》續集 四面楚歌 (2010-03-26) (圖)
科尼島 生死戀 (2010-03-26) (圖)
珍貴畢加索自畫像何去何從? (2010-03-26) (圖)
韓達德:挑選外交武器 (2010-03-19) (圖)
亮相:北野「司令」在法國 (2010-03-19) (圖)
日知錄:Radiohead「搖滾」村上春樹 (2010-03-19) (圖)
誹謗官司 泛濫成災 (2010-03-12) (圖)
修改法案 如箭在弦 (2010-03-12)
亮相:捕捉大師餘光 寶麗萊珍藏展 (2010-03-12) (圖)
愛麗絲 仙境處處藏玄機 (2010-03-05) (圖)
添布頓 黑色童年 (2010-03-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博覽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