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金山寺醬和尺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4-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龔敏迪

 日本人愛吃醬,他們認為醬可以消解氣味,並且有稀釋油膩的作用,所以「味噌汁」就是日本餐桌上最常見的醬湯。而「金山寺味噌」則更是日本家喻戶曉的紀州的特產,所以,很多日本遊客到鎮江金山寺,都會問起金山寺的醬。日前見中國的報紙上也提到了它。但通常的日本辭書中都還把「金山寺味噌」稱作「徑山寺味噌」的,而金山寺在江蘇,徑山寺則在浙江,這就讓人糊塗了,它究竟是從哪裡傳入日本的呢?

 據說最早把醬帶到日本是仁壽元年(851年)的唐朝僧人湛譽。而「法燈國師」無本覺心,則把他在中國學會了的製醬技術,帶到了紀州的興國寺,於是就有了「金山寺味噌」。從《日本佛教史》中可以知道:無本覺心是1249年4月從日本到達到徑山寺的,因為日本的「聖一國師」圓爾辯圓,要他去拜見徑山寺的無准師範。在那裡,他拜住持癡絕道沖為師。1250年3月下山後,先後去了湖州道場山護聖萬歲禪寺、明州阿育王寺、天台國清寺等地,1253年在明州大梅山遇到另一個日僧源心,兩人就一起來到了杭州護國仁王禪寺,投在了無門慧開的門下,直到1254年6月回國,其間並沒有到過金山寺的記載。所以日本最權威的辭書《廣辭苑》就很明確地說:「徑山寺味噌」,最早是覺心用了從徑山寺學會的製醬技術,在日本製出來的。

 無本覺心還從中國帶回了似簫而非簫的樂器「尺八」。宋人的《容齋隨筆》在說了尺八始製於唐,發明人是曾受太宗命協音律的音樂家呂才以外,還說了:「尺八之所出,見於此,無由曉其形制也。」「尺八之為樂名,今不復有」。但其實,尺八雖然在宋朝已經比較少見,卻並未絕跡。唐宣宗時期的普化和尚因為喜歡振鐸而唱,他門下的居士就用尺八模仿鐸音,演奏出了一曲《虛鐸》。覺心和尚就是在杭州的護國仁王禪寺時,就從居士張參那裡學會了這首尺八曲,並把它帶回日本,而且使尺八成了普化宗的法器。

 而醬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古人把醬製的食物稱之為「醢」,按《周禮》的說法,周天子每次正餐都要遵循制度擺滿六十個醢的品種;此外,《周禮》還分別說到「百羞、百醬」,「醬用百有二十甕」,孔夫子也很講究,他吃什麼東西要求配相應的醬。醬在中國是不分南北最常見的東西,所以沒有人會注意哪是金山寺的醬,哪是徑山寺的醬。傳到日本後就不同了,無本覺心不僅被封為「法燈國師」,同時他還是日本普化宗的創始人,興國寺的開山祖。其學問的高深、道德的崇高,在人們的心目中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所以不僅「金山」與「徑山」在日語中的發音一樣,而且在日本古代,學問高深,道德崇高,就是被人比喻為令人景仰之「金山」的。

 於是吹奏尺八在日本有了宗教的意味,徑山寺味噌也成了金山寺味噌,時間長了,很多人不明就裡,就搞不清楚了。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蒲松齡奮筆寫旱災 (2010-04-28) (圖)
人文世相:專制的壽命 (2010-04-28)
古典瞬間:漫話河南黃河鯉魚 (2010-04-28)
亦有可聞:金山寺醬和尺八 (2010-04-28) (圖)
豆棚閒話:功利閱讀無可厚非 (2010-04-28)
歷史與空間:世博會中國摘金第一人—張弼士 (2010-04-27) (圖)
古典瞬間:陸游和梅花 (2010-04-27)
文訊:「香港新詩特色」座談在港大舉行 (2010-04-27)
亦有可聞:教我如何不想她 (2010-04-27)
豆棚閒話:明光宗 清穆宗 (2010-04-27)
歷史與空間:勳業青冥上,交親氣概中 (2010-04-24) (圖)
亦有可聞:中國古人的花饌習俗 (2010-04-24) (圖)
文化觀察:我檢你 (2010-04-24) (圖)
文化觀察:閱讀,我們永遠的守望 (2010-04-24) (圖)
歷史與空間:尋根四大發現 解秘景頗族 (2010-04-21) (圖)
開卷有益:聽車前子胡說八道 (2010-04-21) (圖)
亦有可聞:殺頭的另外一個理由 (2010-04-21)
豆棚閒話:漫說勸酒 (2010-04-21) (圖)
來鴻:日本文學裡的棣棠花 (2010-04-21)
歷史與空間:王周士御前彈唱 (2010-04-2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