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熊 全國政協委員 百家戰略智庫主席
這裡再忠告反對派一句:做歷史功臣還是當歷史罪人,在於你們一念之差!記住你們生於斯,長於斯的是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不是「香港共和國」,對抗沒有出路!常言:「計利應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為了香港好,還是共襄盛舉,通過政改方案,令政制向前走吧!
反對派喋喋不休指責特區政府根據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憲制決定提出的二○一二年政改方案是「倒退方案」,因而要將之否決云云,頗有戈培爾「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成為真理」遺風!
其實,政改方案「倒退」還是前進,應是與現狀對比:第一,由各界社會精英經競選而組成的具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即使被反對派誣為「小圈子」,但人數由八百人增至一千二百人,圈子擴大了百分之五十,民主成分顯然是前進了,怎會是倒退呢?第二,立法會地區直選議席原有三十席,方案是加多五席,民主成分顯然是前進了,怎會是倒退呢?第三,立法會功能組別相應增加的五席全部撥歸有三百多萬選民基礎的區議會組別,令新的立法會七十個議席中有四十一席是來自地區直選或直選含量最高的組別,民主成分顯然是前進了,怎會是倒退呢?反對派「倒退」之議站不住腳,否決之舉沒有理由!
否決政改才是民主的「最大障礙」
二○○七年人大常委會根據《基本法》及考慮到港人意願,訂出了「二○一七年可以普選行政長官,二○二○年可以普選立法會」的時間表,這是香港政制發展來之不易的機遇。只要我們循序漸進,走好「五部曲」,香港社會發展就可上一新台階。一鳥在手,好過百鳥在林。既然政改方案與現狀比計來計去都是有進步,當然是先通過好,別的構思有大把時間大把機會從長計議。
令人莫名其妙的是,反對派常常將中央視為香港未來政制發展的「最大障礙」。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張文光最近就說:「香港人不是姓『忍』的,中央政府就姓『拖』!」顛倒是非莫此為甚,有必要撥亂反正:
首先,在港英殖民統治的一百五十多年,港督由倫敦欽點空降,掌握香港生殺予奪大權,行政局、立法局皆是政治花瓶,是公認的「有自由、無民主」,雙普選更是做夢都未曾夢過;那時的香港人才是如假包換的姓「忍」,港英當局才是貨真價實的姓「拖」!
如今,回歸才短短十三年,中央主持制訂的《基本法》一早已將雙普選列為最終目標,且在二○○七年由人大常委會訂出了明確的普選時間表;即使是尚未實施雙普選的今天,無論特首還是立法會議員的產生辦法,其民主程度都比港英時代高出不知多少倍!香港人毋須姓「忍」,中央政府也不姓「拖」,這是鐵的事實。張文光之流根本是睜着眼睛說瞎話!
要說有人姓「拖」,不是別人,正是反對派!二○○五年的政改方案,明明獲得六成民意支持,但反對派卻以「沒有時間表不收貨」為由硬是將其否決;如今人大已訂出雙普選時間表了,且二○一二政改方案民主成分確實比現有格局有所增加且也得到多數市民支持,反對派仍聲言要否決,非要令政制原地踏步不可,這不是百分之百姓「拖」又是甚麼!
方案否決將帶來嚴重惡果
近日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在七百一十五名受訪市民中,有百分之七十四同意香港政制發展「循序漸進改革,好過原地踏步」;六成受訪者贊同「『泛民』必須達到共識,因為香港需要政改」;另外,有百分之四十五受訪者表示「政府的政改方案是可接受的」,較表示「不接受」的高出十二個百分點。事實表明,政制向前走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今天,香港政制發展已走到成功與失敗的關鍵時刻,若反對派一意孤行否決政改方案,勢必帶來嚴重惡果:
第一,破壞社會和諧。從此香港將陷入對抗升級、內耗連綿、撕裂群族、分化社會的黑暗深淵。十年之功,廢於一旦!兩項普選,可能流產!面對內地「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態勢,香港居然逆勢「拚政治」,將難逃「邊緣化」命運!
第二,損害中央與特區的互信。香港在經濟上依賴中央挺港措施的情況下,反對派卻在政治上不尊重一國主權,不尊重《基本法》,不尊重人大常委會憲制決定,激進反對派已走極端搞甚麼「公投」、「起義」,若「溫和反對派」也聯手否決政府的政改方案,「去中央化」做得那樣絕,哪裡還存在互信溝通基礎!
第三,衝擊港府管治權威。這次政改方案是港府在《基本法》和人大決定框架下絞盡腦汁度出來的較好方案;若繼○五年後再度被否決,將打擊政府管治威信,令政府日後施政舉步維艱,「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局面更難扭轉,無政府主義勢將抬頭!
第四,危及雙普選。否決政改方案表明反對派缺乏妥協精神,基於此,二○一七年和二○二○年兩個普選很可能由於「五部曲」的第三步卡在立法會而導致難產,令雙普選由「可以」變為「不可以」!
綜上所述,對香港社會破壞如此之大,對港人福祉損害如此之深,可見:誰否決政改方案,誰就是製造歷史傷口,誰就是歷史罪人!
計利應計天下利 反對派應通過方案
反對派否決政改方案,雖然後果十分嚴重,但香港歷來是個工商城市,政制只是社會發展中一個環節,而目前政制格局並未妨礙香港生產力的發展,不存在非變不可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回歸前,香港並無「雙普選」,在行政主導、崇尚法治格局下,不是照樣由一個荒蕪的小漁村發展為遠東國際金融中心嗎?一九八四年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特別列明:「保持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而「原有的」按時空條件應是定格於一九八四年的狀況,那時候「雙普選」簡直提都無提,香港社會經濟不是照樣向前發展嗎?政改方案被否決,維多利亞港的魚兒照樣游水,赤鱲角機場的飛機照樣升降,七百萬港人照樣返工放工吃飯睡覺,總之天塌不下來!
奇怪的是,反對派一直攻擊工商界在政改問題上「保守」,又抹黑北京是「香港民主發展最大障礙」,並詆毀建制派為「保皇派」,按照此邏輯,反對派否決向雙普選邁進一步的政改方案,豈不是正中對方下懷?何來收嚇人之效?夠膽就一直否決到二○四七年!
這裡再忠告反對派一句:做歷史功臣還是當歷史罪人,在於你們一念之差!記住你們生於斯,長於斯的是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不是「香港共和國」,對抗沒有出路!常言:「計利應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為了香港好,還是共襄盛舉,通過政改方案,令政制向前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