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碩鳴 資深傳媒人
天安艦爆炸事件引發朝鮮半島的衝突局勢加劇,韓國堅信天安艦沉入大海是朝鮮所為,並不管朝鮮的強硬否認,決意制裁朝鮮,要停止援助計劃。韓國揮出「大捧」,還希望全球響應禁止向朝鮮投放「胡蘿蔔」。不過,慣常軟硬不吃的朝鮮並不買賬,面對韓國要恢復對朝廣播宣傳的舉動,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最近發表的通告警告說,如果韓國在邊境線重新啟動宣傳廣播,朝鮮將擊落韓方的擴音器,以及其他所有對朝開展心理戰的工具,進入全面的軍事打擊行動階段。朝鮮半島瀰漫着一觸即發的戰爭恐懼。
有不少韓國人將今日如此敵對局面歸咎於這些年來推行的陽光政策,韓國前總統金大中和盧武鉉執政十年間,韓國以提供很大的物資支援來改善北朝鮮的經濟狀況,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批評者認為,南北韓有手足之情,才會不計一切的提供強大支援,但朝鮮卻恩將仇報,結果是養虎為患。他們的結論是「陽光政策」不該如此發光!
「陽光政策」旨在實現民族和解
「陽光政策」是1998年由韓國前總統金大中提出,一般認為是借鑒聯邦德國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的「東進政策」。政策名稱來源於《伊索寓言》中北風和太陽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太陽和風比賽,看看誰能先讓一個人脫掉外衣。大風雖強卻沒能達到目的,而太陽靠它的熱量取得了成功。金大中提出「陽光政策」,旨在朝鮮半島實現民族和解。如此柔軟的陽光政策主要包括:第一,韓國不容忍朝鮮任何武力挑釁政策;第二,韓國不接受任何被朝鮮吞併的方案;第三,韓國會主動尋求與朝鮮進行合作。
據不完全統計,韓國對朝鮮的人道及各類援助,從1991年到2008年間共計33.37億美元,主要的援助款項是2000年以後。雖然也有人對陽光政策提出質疑,韓國用於啟動南北合作的資金,被韓國在野黨視為「對北送金」,引起政壇爭端;在消除軍事對抗,建立南北軍事互信以及保障和平等問題上進展不大,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等。但「陽光政策」下,卻也有效地改善了朝鮮與韓國的關係,金大中歷史性對朝鮮進行了訪問、兩國離散家庭實現團聚、兩國共同開發金剛山以及在國際體育賽事上共同組隊等都被認為是「陽光政策」的成果。同一時期,據韓國銀行(Bank of Korea)的數據稱,朝鮮GDP在整個90年代都是負增長,直到1998年後才實現轉機。雖然在2004-2007年間再次由正轉負,但至2008年有所起色,上升至增長3.7%。
但由於金大中、盧武鉉兩屆執政實行對朝鮮巨額援助的「陽光政策」,並未對韓朝關係產生實質改變,朝鮮也未因此停止核步伐,所以在韓國爭議不斷的「陽光政策」終於受到挫折。李明博當選韓國總統後,2008年的援助只有1.5936億美元,比2007年下降接近一半。入主青瓦台後,李明博在韓美、韓日、韓朝關係問題上採取了與前任不同的做法。致力於修復甚至進一步強化盧武鉉時期受損的韓美軍事同盟關係;改變了在對日問題上的強硬立場,以至於被攻擊為「親美外交」和「媚日外交」。與此同時,李明博在對朝問題上態度趨於強硬。
「陽光政策」有利韓朝經濟發展
然而,在韓國實施「陽光政策」的這十年間,也是韓國經濟在金融危機中率先走出了陰影,贏得了經濟發展的黃金十年。受到亞洲金融危機衝擊的韓國經濟,九十年代末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整和改革。進入21世紀以來,調整改革中的韓國經濟,於2000年顯示出有力的增長,其GDP年增長8.5%,雖然2001年有較大幅度的回落,增長率減少為3.8%。然而2002年新當選的盧武玄總統提出的四大方面經濟施政綱領,使2002年經濟增長恢復到7.0%的較高水平。2003年韓國國內生產總值為6012億美元,人均為12646美元。但到2008年3月24日的《朝鮮日報》報道稱,韓國央行21日公佈的「2007年國民帳戶」顯示,2007年韓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首次突破2萬美元,達到2.0045萬美元,比前一年增長了8.9%。這是繼1995年韓國人均國民收入突破1萬美元之後,時隔12年再上了一個新高度。
雖然不能完全說「陽光政策」令韓國經濟直接受惠,但韓朝過去十年,在「陽光政策」主導下曾經有過的歷史性和解,為朝鮮半島增添了和暖的氣氛,為韓朝經濟發展贏得相對和平的環境,「陽光政策」時期韓朝各自的經濟發展明顯陽光,這不能不說是拜「陽光政策」的光輝所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