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6月1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華鱘館重開 改用淡水養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6-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中華鱘館──長江足跡」是全港最大的淡水魚類展館,模仿長江自然生態環境及急速水流。

 【本報訊】(記者 郝君兒)海洋公園斥資千萬元打造的新中華鱘館昨日開幕,館中展示10尾被國家列為一級保護動物的中華鱘,當中3尾去年因病送返廈門,現重臨香江,健康良好。公園表示新中華鱘館將改以淡水養殖,與過往以鹹水養殖不同,以免中華鱘再因不適應病倒或死亡;公園又透露5月單月入場達43萬人次,相信本月底財政年度完結時,全年有望打破503萬總人次的歷史紀錄。

仿長江生態 免適應困難

 「中華鱘館──長江足跡」是全港最大的淡水魚類展館,設置容量達42萬公升的主魚池,模仿長江自然生態環境及急速水流,可因應不同情況調校水流強弱,展示的10尾年齡介乎2至10歲的中華鱘,身長介乎0.8至2米,其中體形最大的3尾,就是曾來港居住的中華鱘,展館同時飼養了胭脂魚、圓口銅魚、中華倒刺(俗稱魚巴)及白甲魚等長江特有淡水魚種,並展示香港鬥魚及高體魚旁魚皮等本地特有淡水魚種。

前年3魚亡 鹹水館養殖

 內地2008年贈送10尾中華鱘予香港,其中一尾被海狼咬死,兩尾疑因不適應海水環境死亡,其他需送回廈門飼養。現今3尾重臨,加上7尾首次來港,公園已採取多樣措施確保中華鱘健康,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稱,新中華鱘館以淡水養殖,相信可讓中華鱘較易適應,而目前與中華鱘為鄰的,均是在長江流域生活的其他淡水生物,牠們習慣與中華鱘共處,相信可減低中華鱘生病或意外死亡的機會。長江流域保育以外,盛智文指淡水資源同樣珍貴,希望入場人士投身保護行列。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博士危起偉亦指,10尾中華鱘現時健康良好,他解釋上次來港的中華鱘以鹹水養殖,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實驗;中華鱘出現死亡或生病主因是,中華鱘在自然界會自行尋找合適鹹度的區域生活,但展館鹹度一致,故部分中華鱘在適應時出現困難,現改以淡水養殖相信較為適合。他又指,中華鱘成長至可繁殖的時間不一,介乎12至20多年,故現時難以評估中華鱘何時在港繁殖。

相關新聞
曾蔭權舌戰余若薇 辯才雖遜贏道理 (圖)
「曾余辯」答問精彩片段節錄
避提人大決定 余四招混淆視聽
當勞:合法符現實 最有望通過
特首:辯論贏家是市民 打造政治新文化 (圖)
胡定旭:兩人表現十分精彩 (圖)
港大嶺大即晚民調 市民看法分歧
唐英年論政改 須遵人大決定 (圖)
政商猛人觀直播 批余辯詞情緒化 (圖)
梁愛詩:區會改良方案值得支持 (圖)
學者:民主黨方案處「灰色地帶」
何俊仁稱若無回應將否決 (圖)
東主亡旅社結業 250人外遊泡湯 (圖)
認聘假導遊氣死客 永盛交報告求輕罰
指「逐狗令」無理 韻濤居13戶入稟 (圖)
患癌退休教師 獲贈塌樹死者肝
七社區無銀行服務 (圖)
舊大澳警署變酒店 房租2千 (圖)
3D世盃今公映 每場300元 (圖)
中華鱘館重開 改用淡水養殖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