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偉
政改方案再露曙光,社民連等激進勢力明顯陣腳大亂,原因是政改方案如獲通過,意味務實妥協再次成為本港政局的主流,社民連等激進力量將被進一步邊緣化。所以,社民連才會狗急跳牆,四處挑起火頭,對普選聯及民主黨窮追猛打,肆意羞辱,就是擔心溫和反對派願意妥協,解決了困擾本港多年的政制問題,他們的發展空間將大為縮窄。然而,政制發展關係本港利益,激進路線更是本港民主的最大「毒瘤」,除了溫和反對派應以市民利益為依歸、支持方案外,社會亦應遏止社民連鼓吹的「暴民政治」歪風。
普選聯昨日舉行集會,遭社民連成員踩場,黃毓民多次將貼紙貼在普選聯副召集人蔡耀昌胸前但被拒,社民連成員在旁起哄,更一度衝上普選聯的講台騎劫發言。同日,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出席《城市論壇》時,發言屢被社民連支持者叫囂打斷,在離開時更被他們重重包圍,沿途不斷喝罵。如果再聯繫日前撐政改遊行時的衝突場面,顯示社民連正在四處開火,挑起衝突。過去社民連衝擊建制派活動屢有發生,並不令人奇怪。然而,近日社民連明顯將矛頭指向普選聯及民主黨這些溫和反對派身上,其言辭之激烈、行動之粗暴儼然將溫和派視作敵我矛盾看待。黃毓民強行將貼紙貼在蔡耀昌身上,更是名副其實的挑釁性舉動。對於社民連這樣一個每句說話、每個表情都經過政治計算的政黨而言,這樣密集式向溫和派開火不可能是興之所至,而是有預謀的政治行動,目的是要向溫和派施壓,阻止他們在政改上作出妥協。
政改通過 社民連將更加邊緣化
目下,立法會即將就「2012年政制改革方案」進行表決,手上擁有14票的終極普選聯盟日前以大比數通過,向所屬團體推薦「支持民主黨提出的區議會方案」。民主黨中委會亦以23票支持、3票反對及1票棄權通過決議,若民主黨提出的改良方案獲接納,便會於周一召開的黨員大會上向黨員推薦接受。自此,只要當局接納溫和反對派提出的「區議會直選方案」,政改方案便有望成功通過。政改方案再露曙光,所有希望政制向前走的市民都樂觀其成。按理方案增加了民主成份,也得到反對派的主流支持,激進派儘管不滿意也沒有大力批評的理由,更犯不着與昔日的盟友「兵戎相見」。
當中的關鍵就是政改如獲通過,無疑符合主流民意意願,政黨也能因為議席增加而受惠,但對社民連這樣以激進對抗起家的政黨而言,只有當社會嚴重分化,對立嚴重,市民怨氣上升時,這些激進勢力才有發展的機會,特別是政制問題長期困擾本港社會,只要政制困局一日不解,社民連就不愁沒有發展空間,不愁吸引不到年少氣盛的青年人加入。所以,對社民連而言社會愈亂他們的發展空間愈大。但如果這次政改方案真能通過,不僅困擾本港多年的政制問題得到突破性解決,而且溫和反對派在促成政改一事上表現出顧全大局,以香港利益為依歸的承擔,有利社會凝聚共識,收窄分歧,對於未來本港政局都有積極意義。然而,甲之熊掌,乙之砒霜,通過方案對全港市民都有利,但消弭了社會的對立,等如消除了社民連「暴民政治」發展的土壤,收窄了他們的活動空間,這才是關係社民連生死存亡的大事,社民連全力反撲,甚至以人身攻擊等粗暴手段向溫和派施壓,也就不難理解了。
現時政改表決已到了關鍵時刻,政改方案如能通過,不僅本港政制在停滯5年後再次揚帆啟航,而且亦是實現本港政局「大和解」的契機。將來只要政府的方案符合市民利益,反對派也不會「為反對而反對」,而當局也會積極吸納反對派的意見,開啟朝野良性互動的良好局面,對本港的經濟民生發展都有正面的作用。然而,社民連等激進力量為了一己之私,罔顧市民對政制前進的訴求,罔顧全港市民福祉,堅持要對方案投否決票,還怎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是為了本港民主着想?這種政黨如何值得市民支持?他們千方百計要破壞政改方案,就已經說明他們對民主只是葉公好龍,現在龍已經近在眼前,他們反而欲殺之而後快,這是對「爭取民主」的最大諷刺。
社民連才是「出賣港人」
社民連最喜指責他人「出賣民主」,批評他人「立場不堅定」,但事實上社民連等激進勢力才是本港民主的最大阻力,才是民主發展的一大「毒瘤」。一方面他們擯棄了妥協而獨沽鬥爭,寧願一拍兩散的思維,對於推動政制前進根本沒有幫助,反而是連番扼殺了政制的進程。另一方面,他們在社會上肆意鼓吹「暴民政治」,以激進的手段去打壓異議聲音,在社會上營造白色恐怖,已經不斷毒化本港的政治環境,令社會陷入黨同伐異的對立環境,這樣對民主的發展百害而無一利。社民連說別人「出賣民主」,其實他們才是「出賣港人」。
借鑑不同國家及地區的民主發展史,一個社會如果對立嚴重,激進思潮泛濫,推行民主不但達不到改善管治的目的,反而催生更危險的政治災難。遠的如十八世紀的法國大革命,雅各賓派藉着民粹主義上台,行的卻是恐怖統治,法國人民深受其害,最終更導致帝制復辟。近的如台灣在1993年,李登輝已經積極推動「入聯」、「修憲」,一步到位地落實普選,但急進式的民主罔顧了台灣省籍衝突,族群撕裂等環境,普選不單發揮不了解決矛盾的作用,反而激化了衝突。陳水扁執政八年更肆意操弄族群議題,將台灣分裂成兩個社會。泰國的城市與農村的貧富懸殊嚴重,城市人與農民長期對立,在民主政制下反令城鄉對立加深,彼此各不相讓,紅衫軍、黃衫軍衝突此起彼落,政府更迭頻繁,民主徒有其形。這些例子都說明了民主發展不能脫離社會的實際環境。如果社會對立嚴重,「暴民政治」泛濫,民主普選反會加重對抗,令民主變質。
社民連等激進勢力在社會鼓吹「暴力解決」問題,動輒羞罵踩場,毫無民主量度,行為就如俄國無政府主義者巴枯寧的格言「破壞是創造的手段之一,甚至不要求創造和建設,只要求破壞」一樣。不少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之下,遵循了這一套與民主背道而馳的行為標準。社民連在社會上鼓吹的一套「暴民政治」,才是本港民主的最大敵人。基本法第45條和68條強調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最終實現雙普選的目標,正是考慮到普選必須有相應的制度建設等配套,令民主能夠在本港落地生根。現時最重要的工作是通過政改方案,下一步就是要為將來的普選作好各種制度準備,根除「暴民政治」的土壤,將社民連掃入歷史的垃圾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