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王大慶
6月14日的南方都市報報道,廣東省副省長、廣州市市長萬慶良在廣州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驗交流會上,對就業人數佔了全市近四成的民營企業發出呼籲「要加強人文關懷,改善用工環境,要考慮到在應對職業的各種困惑和苦悶的過程中,我們的員工應該怎麼辦?」
萬慶良的呼籲讓我欣喜,因為它讓我們感到地方政府已在迅速貫徹落實胡錦濤「讓群眾體面勞動」、溫家寶「讓人民活得更有尊嚴」的講話精神了,以勞工為本,將成為勞動政策的新思路。
長期以來,我國的勞動政策都是偏向工作崗位和就業機會的創造,各級地方政府也都是傾力鼓勵企業多增加用工崗位、社會多開闢新的就業途徑,以降低失業率。至於勞動就業後的工資福利、勞動條件、社會保障、對企業的知情權、對企業管理的決策參與權等權益往往被忽視不提。特別是社會幫扶就業群體,更是不能對所幫扶的工種挑三揀四,不能對低得不能再低的工資提異議,只能無條件服從,否則就取消幫扶就業資格。在這樣的就業政策下,大多企業在招聘員工時,都恃崗自傲,遇有問及工資福利、勞動條件的應聘者便拒聘,內部管理上更是缺少人文關懷,只有老闆說的,沒有員工說的,老闆叫幹啥就幹啥,員工心裡怎麼想的老闆一概不問,員工就像流水線上的一個活動機器或者一個零部件。能正常運轉的就繼續,跟不上節奏的就撤換,根本談不上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人際關係淡漠無情。在這樣的工作氛圍下,孤獨、憂鬱、焦慮、心理壓力,心力疲憊已成為職場中最常見的問題。
富士康頻發的跳樓事件並不是偶然的,而是缺少人文關懷管理的併發症。其實,富士康的跳樓事件只是全國諸多民企人文關懷管理不善的一個縮影,一種典型反映。
人文關懷管理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它早就融入我國的企業管理制度之中,只是過去未單獨上升為理論體系,而是樸素地稱為關心職工,搞好職工的思想工作罷了。我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參加工作的,在企業呆了20多年,既參與過企業管理的實踐,又搞過企業管理的理論研究,其間雖然經歷了生產型管理向生產經營型管理的轉變,但關心職工,搞好職工思想工作的「傳家寶」卻一直沒變。那時工會在人文關懷管理上發揮作用很大,在職工中威信也很高,工會組織也是金字塔結構,除了廠工會組織外,各個車間、工段甚至班組都有工會小組,職工有了生活困難,打個報告交給工會小組長,工會小組長調查審核後,交給工會主席簽發給予生活困難補助,逢年過節的補助、禮品等也都是由工會出面為職工解決。
車間領導還配合工會小組長定期對職工進行家訪,以充分了解職工的家庭情況;職工生病,車間領導和工會小組長都前往探望;職工的住房、家屬的安排以及子女就業有困難的也都是工會和廠方一起想辦法幫助解決。
職工平時遇到什麼家庭矛盾、情感糾紛、甚至婚姻老大難等問題,車間和工會組織都主動做工作及時化解,使當事人能重新愉快地工作。
那時,職工工資普遍不高,而且多年來一直沒有晉陞,但大家都沒有什麼怨言,人與人相處十分融洽,幹群關係也很和諧,工作熱情非常高,業餘生活也豐富多彩,既有圖書室、乒乓球室、籃球場等,更有各種興趣小組以及業餘文藝組織。職工自殺事件聞所未聞。
曾幾何時,一切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成了企業的座右銘,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企業的老總、老闆們丟棄了「人文關懷」的好傳統,忽視了人需求的多層次性,將職工單純看成是一個經濟人甚至是隨意操縱的機器人,致使幹群關係緊張、人際關係互相封閉、情感冷漠、誠信不足等問題日益增多,員工的精神壓力也隨之加大。這對員工的身心健康、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和諧安定都將產生不可低估的消極作用。
人文關懷是關注人的生存與發展,說白一點就是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人文關懷與企業追求經濟效益並不衝突,相反還有助於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筆者所在地有一家我比較器重的民企,曾多次採訪報道過它。公司老總文化程度不高,但卻很講究對職工的人文關懷,8小時工作制,毫不含糊;免費工作餐按時供應;勞保福利,堅決按國家規定辦;工資按效益增長而增長;誰有困難,及時解決。企業剛恢復生產時,到處需要錢,可當一位職工患了重病住院治療時,公司老總毫不猶豫擠出錢來幫這位職工預繳了1萬元的住院費,還帶頭捐出2000元,帶動職工捐款13000多元,解了這個職工的燃眉之急。廠裡的大事,總不忘徵求工人的意見,車間、班組負責人也由工人投票選舉,而不是他這個老總指定。每年還組織先進個人外出旅遊,以此增強職工的主人翁感和凝聚力。常言道,你待人好,人就會對你好。老闆對員工付出了真心和愛心,員工就會更加安心和盡心。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12年來,這個名不經傳的民企,從當年幾十萬元產銷、幾萬元利稅發展到2009年的銷售5.87億元,利稅7600萬元,發展勢頭十分強勁。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企業管理,貴在人和。人文關懷不僅可以建立起企業與員工情感上的紐帶,使員工在幸福愉快中工作、生活,以積極的態度適應社會,而且可以充分發揮員工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可喜的是,富士康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不僅大幅度給員工加薪,還制定了「強化企業員工尊嚴教育」、「加大公共設施建設,滿足員工精神需求」、「加強心理疏導」等人文關懷的舉措。
期望我們其它的企業都能引以為戒,注重人文關懷,倡導和諧企業的理念。更期望各級地方政府都能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領導關於「體面勞動」、「活得尊嚴」的講話精神,在重視就業政策的同時,更加關注以勞工為本的勞工政策,把體面勞動作為重要的勞動政策目標,為勞動者提供體面的就業機會,合理的勞動報酬,為勞動者參與企業管理創造條件,促進人和企業和諧全面發展,以便「讓人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