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圖為位於北京的人行外貌。 新華社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
央行副行長胡曉煉在人民銀行網站上發表了題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的三個要點》的文章。文章表示了中國政府進一步推進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的決心和信心。這些改革將有助於中國逐步平衡國際收支、調整經濟結構、減少實際(或名義)有效匯率的過度波動、增加體制的透明度。這些進一步改革的努力也將得到金融市場和國際社會的歡迎。
可保國際金融體系穩定
筆者認為,胡曉煉的文章在幾方面顯示了中國進一步推進匯率改革的意願。第一,中國將通過匯率等改革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尤其是經常性項目的平衡。筆者估計,中國今年的經常性項目順差約為4%的GDP; 而在今後5年左右的時間內,由於人口和勞力結構變化、匯率變動、收入分配改革、社會保障體系改革等因素的變化,經常性項目的順差就有可能消失。中國實現經常性項目的平衡的努力將成為維護國際經濟平衡、保持國際金融體系穩定的重要因素。
第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一籃子貨幣的作用將逐步增大。胡曉煉提出的「嘗試定期公佈名義有效匯率」,符合國際慣例,有助於引導許多人走出 「人民幣對美元穩定就是匯率穩定」的概念誤區。在公眾中逐步建立了對在一籃子貨幣(即有效匯率)的基礎上均衡穩定的概念之後,就能讓各方面(包括國內、國外)比較容易接受人民幣對美元的雙向波動。人民幣對美元雙向波動幅度的加大,可幫助緩解短期熱錢的流入,推動外匯對沖工具的發展,提高國內貨幣政策工具的獨立性。
央行高官表述凸顯決心
第三,匯率政策的透明度將逐步加大。胡曉煉的文章專門闡述了對匯率浮動管理的三個政策取向,包括防止匯率過大波動和市場投機、引導國際收支平衡、避免對實體經濟過大衝擊等,似乎是第一次由高級央行官員比較清晰地向公眾和市場表述政策考慮的主要變量。這些表述和胡文對一藍子貨幣和權重選擇的技術討論的在提高政策透明度方面是一個重要進步,有利於金融和外匯市場形成比較穩定的預期。
具體來說, 透明度的增加有利於提高市場對政策的認知度,有利於企業用較低成本有效對沖匯率風險,促進外匯市場形成合理定價,降低投機行為對匯率市場的負面影響。我們希望,央行會忠實和持續地執行這些正確的政策取向,避免政策受到過多的非經濟因素的干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