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分析指出,美國殺回製造業,對中國製造業的影響切不可掉以輕心。圖為位於武漢的重型車生產線。 新華社
資深財經評論員肖林
虛擬經濟給美國帶來的好處和弊病他們都親歷了,拯救危機靠繼續金融創新,用虛擬經濟自身調整走出困局也已經讓美國經濟疲憊不堪了。上周奧巴馬簽署的製造業促進法,被稱為「美國製造」一攬子計劃的一部分,總投資170億美元,是美國重回實體經濟思路添加的重要砝碼。不過,對於全球經濟來說,美國的「往事重提」麻煩可能更多。
自奧巴馬上台以來,一直試圖為美國經濟發展目標「糾偏」。有媒體將此描述為:過度依賴以金融業、房地產業為代表的虛擬經濟,使美國在此次危機中受到了沉重打擊,市場大幅萎縮,以先進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作用重新凸現出來。奧巴馬從上台開始一直堅持要發展美國的製造業和擴大出口,歷經一年多的實踐,美國的中小企業境況依然不佳,製造業恢復元氣十分緩慢,失業現象難以緩解。這次出台製造業促進法旨在政府再次援手,增加投入以降低製造業成本,試圖盡快讓奧氏一系列產業新政策產生效果。
看上去很美的措施,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經過一年的自救,美國實體經濟依然復甦緩慢。已有國內和美國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的虛擬經濟走得太遠,一度是全球製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用最近數十年時間,將其經濟總量超過80%的份額轉向了服務業,製造業對於GDP的貢獻已經下降到11%,雖然在全球製造業中,美國依然佔領不少行業高端設計製造技術,但是重新回到製造業大國地位很難了。
製造業對於一國經濟的重要性,也許只有在選擇經濟發展目標「過度化」造成的惡果顯現後才會被反思。重回製造業這一著棋到底是權宜之計還是國家產業戰略轉移其實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美國如今一是差錢長期扶持製造業,同時因國際分工早在美國大玩虛擬經濟的時候,大規模向國際市場轉移製造業時,其他經濟體已經填補其市場空缺。從現實看,市場不可能因為其大國施壓而產生新的機會。只要全球化不逆轉,就很難在局部進行利益再分配,除非再度回到貿易壁壘時代。
虛擬經濟不是一無是處,但是尋求平衡發展而忌諱「過度」,不讓虛擬經濟大大脫離實體經濟一定是現實的選擇。假如美國虛擬經濟走這麼遠,全球又能夠僅靠虛擬經濟發展養活幾十億地球人,美國經濟也算走對了路子。遺憾的是,這只能是假如,所以美國金融危機教訓恐怕還不止是過度貪婪的華爾街的問題,而是發展經濟的路徑選擇也是值得反思的。
美國的做法是要告訴世人,製造業始終關係大國實力,是不會退出歷史舞台的。但是,如果美國把重回思路選定在簡單重新洗牌,重拾製造業霸主地位上恐怕又要錯一次。如果不靠考慮新的國際經濟格局,新經濟體在製造業上的成本優勢,美國製造業重拾升勢的壓力不會因為政府援手而改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是「成事難,敗事易」,從全球製造業發展的格局看,美國製造業大國的地位已經不斷下降,美國這次重新回歸製造業,雖然很難回到領頭地位,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新的促進方法案中,美國要對於全球化產物——跨國公司利益分配重新定位:向在海外經營的美國跨國公司徵收近100億美元新稅的內容。
媒體分析這不過是要「通過一種變相懲罰的方式迫使美國製造業將崗位留在美國」。很顯然,美國殺回製造業給全球經濟帶來更多摩擦和麻煩是完全可能的。由此可見,在當今世界經濟中,正在發展中的中國經濟對於製造業的發展切不可掉以輕心。
曾經在美國新經濟泡沫破滅前,中國內地的學界對此也是有過激烈的爭論。就像美國80年代把製造業稱為夕陽產業一樣,在中國虛擬經濟被視為「朝陽產業」也受到極大的追捧。筆者記得當時有不少經濟學家堅持中國要以發展製造業為主,沒有少費筆墨。就在近幾年,製造業主們受不住寂寞,棄實就虛還是大有人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