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
香港推行公屋計劃已經很多年了。第一代公屋也已經拆除重建,現在正在拆除重建第二代公屋,拆除重建的好處是把樓層建得更高。第一代公屋可能只有10層,甚至更低(因為沒有電梯),新的公屋至少都有40層,因此,可以在不需要增加土地供應之下增加公屋單位。
第一代、第二代公屋都建在市區,九龍特別多。經過數十年的歲月,第一代、第二代公屋居民年齡都不輕了,這就造成一個很特別的情況,即市區老齡化。
年輕人住郊區 開支倍增
市區老齡化是造成新一代年輕人不滿的原因之一,住在市區公屋的年輕人長大了,他們要結婚,不可能與父母擠在原有的公屋裡。他們中有些賺錢能力強,買了私人屋子、租了私人屋子;買不起、租不起私人屋子的年輕家庭,只好申請新的公屋。但是市區公屋只能靠重建來取得新的供應,更何況,幾乎所有公屋居民在知道自己所住的公屋要拆除重建時,都要求原區安置。基本上,房委會的政策也支持這個要求。於是,年輕一代的公屋居民就只能住在新界偏遠地區,時間、金錢都用不少。住私人住宅,買得起、租得起市區私人住宅者只是少數,餘者還是得搬到新界。
市區人口老化的問題就越來越嚴重,不上班、退了休的老人住在市區,要上班的年輕人卻住在新界,每天花許多時間與金錢到市區工作。
很多年前,香港在新界建衛星市鎮原是打算自給自住,由衛星市鎮直接提供工作。但是,隨著內地的開放,工廠北移,衛星市鎮自給自住的設想落空了。可是,不論是港英政府時代,還是今日的特區政府,都不願意正視衛星市鎮設計錯誤的問題,每天依然有非常大量的年輕人由新界花大量時間與金錢到市區工作,怨聲四起。
加快重建增加市區公屋供應
市區土地有限,要人為壓低市區的地價、樓價不容易,如何改善這個問題呢?我有以下三個建議:
一、加快市區公屋重建,凡是樓層不超過40層的公屋,就算是樓齡不是很高,也應該拆除重建,以增加市區公屋供應。
二、允許公屋居民將租約轉讓給他們的子女。那麼,年輕人就可以繼承父母的市區公屋,而退了休的老年人就可以另外申請新界郊區公屋。
三、大搞基建,多開幾條市區入新界的隧道以改善交通,同時隧道應該全部免費,以降低新界入市區的交通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