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指點江山:掌握話語權 聚焦拚經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01]     我要評論

全國政協委員 百家戰略智庫主席 劉夢熊

 管治就是領導,政府對社會失去話語權,民眾搞不清形勢和任務,領導就成為空話!對話語權能否主導,乃管治強弱之分野。甚麼時候經濟轉型、新的經濟亮點、如何與內地經濟融合、怎樣解決結構性失業等深層次矛盾問題,成了各黨派爭拗焦點,香港就有希望了!社會上突然颳起二十三條立法的熱議,可能是一個政治陷阱。在條件不具備的背景下貿然去推「二十三條立法」,只會挑起新一輪政治爭拗,令明年區議會選舉、後年立法會選舉選情向反對派傾斜。特區政府和建制派必須有清醒判斷,小心落入圈套!

 繼2007年12月訂出雙普選時間表後,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又批准了香港2012年政改方案,完成了「五步曲」,從而拆除了困擾本港多年政治爭拗的炸彈,為港人上下齊心拚經濟掃清道路。

 回歸以來香港的核心競爭力未能與時俱進,對比上海、深圳以及新加坡的經濟高速成長固然相形見絀,連人均GDP和遊客人數也被「小弟弟」澳門所超越。最令人擔憂的是,傳統的金融、航運、貿易、旅遊四大經濟支柱在鄰近地區競爭力壓下優勢漸失,香港卻始終未能就經濟轉型、新的經濟亮點摸出個方向,殺出條血路。人們不禁要問:從特區政府管治班子到立法會各黨派怎麼沒有新思維?聰明才智、精力時間用到哪裡去了?

癥結在拚政治而非拚經濟

 香港這顆「東方之珠」黯然失色,最大癥結在於十三年來「正路不走走歪路」,拚政治而不是拚經濟:

 2000年立法會選舉,反對派不是就如何擺脫亞洲金融風暴後遺症、闖出經濟發展新路向與建制派進行政綱之爭,而是抓住「程介南事件」大做文章,雙方展開攻防戰。

 2003年香港慘遭沙士疫症蹂躪,通貨收縮,百業蕭條,本應將振興經濟改善民生放在首務,結果整個社會注意力卻被「二十三條立法」議題所吸引和分化,導致「七.一」五十萬人上街,引發管治危機。

 2005年理應乘著中央推出CEPA安排、旅港個人遊、大型國企來港上市、人民幣離岸服務等一系列挺港措施令本港經濟轉危為安的東風,集思廣益探討經濟轉型;反對派卻藉口「沒有時間表不收貨」而捆綁式否決政府政改方案,令政制原地踏步,社會陷入政治爭拗漩渦而不能自拔;等等。

 「樹欲靜而風不止」,香港之所以走上政治爭拗歧路,一是反對派秉承港英「主權換治權」、「民主拒共」一套,為染指管治權不斷興風作浪;二是政府搞不清民意與民粹區別,優柔寡斷,縮手縮腳,未能掌握話語權。實在要痛定思痛,改弦更張!

 放棄話語權進退失據

 整整五年多前,中央同意香港特首一職「董上曾進」,當時是基於鄧小平所講的「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信條,相信曾蔭權是「最知道香港的老鼠(即存在問題)在哪裡」且有本事「捉到老鼠」的「好貓」,才寄以重任。現在曾蔭權特首任期只剩下不到兩年,相信中央和港人最希望特首做的是:掌握話語權,聚焦拚經濟!

 回歸後香港在反對派搞風搞雨下愚不可及的拚政治,政治爭拗不停,社會內耗不止,和新加坡、上海、深圳等拚經濟城市比差了一大截!香港作為國際工商大都市,拚經濟錢途無限,拚政治前景暗淡。正反教訓振聾發瞶,現在該撥亂反正了!

 作為「查找不足」,香港回歸十三年未能「集中優勢兵力」打經濟民生「殲滅戰」,很重要原因是港府沒有掌握好話語權,很多時候被迫隨反對派泛政治化的笛子起舞,被動地「見招拆招」,以致進退失據,精力分散,造成管治弱勢。

 就以政改一役為例,去年11月18日,港府推出諮詢方案以後,公民黨、社民連一手策劃「五區總辭,變相公投」、「五區公投,全民起義」、「解放香港」等過激口號和活動,鋪天蓋地佔據了主流媒體版面,連《城市論壇》也遭「維園阿哥」之流騎劫。結果,為期三個月的政改諮詢,政府方案慘遭媒體冷遇,並未展開足夠討論,港府基本失去話語權。及至「曾余辯」曾蔭權居於下風,更令港府政改話語權「一鋪清袋」,形勢逆轉。若非關鍵時刻中央高瞻遠矚恢宏大度認可「區議會改良方案」,令政改「起死回生」,港府管治危機必至無疑!

「後政改時期」來之不易

 由於香港四年一度選區議會、立法會,五年一次選特首,反對派靠炒作政治議題渾水摸魚撈取選票,此乃慣伎,已成規律。特區政府必須沉得住氣,不必被反對派牽著鼻子走。應該知道「後政改時期」來之不易,要把握機遇,高屋建瓴引導社會各界將注意力聚焦於經濟民生,探索經濟轉型方向和突破口。只有這樣,港府管治才能掌握主動,擺脫弱勢。

 近日二十三條立法又被部分媒體炒起,香港好不容易通過2012年政改方案,迎來一個拚經濟難得機遇之際,社會上突然颳起二十三條立法的熱議,可能是一個政治陷阱。毫無疑問,《基本法》規定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應就國家安全「自行立法」。作為法治社會,香港沒有理由反對二十三條立法,問題在於何時立法較為適合。正如毛澤東所言,「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在今日香港地區直選反對派與建制派實力對比是「六四開」的時候,在「人心回歸」的社會系統工程仍是任重道遠的背景下,貿然去推「二十三條立法」,只會挑起新一輪政治爭拗,令明年區議會選舉、後年立法會選舉選情向反對派傾斜。特區政府和建制派必須有清醒判斷,小心落入圈套!

 形勢嚴峻 須有憂患意識

 曾蔭權特首餘下任期不足兩年,須知「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一定要有憂患意識,站好最後一班崗!形勢是頗為嚴峻的:

 在內部而言,香港經濟太側重於地產、金融業的畸形局面不僅未打破,反而愈演愈烈;樓價脫軌狂飆,令分配不公、貧富懸殊益發嚴重;而製造業北移後空洞化,令結構性失業成為「老、大、難」,低文化、低技術勞動力無出路、無奈、無助的狀況積聚著怨憤;從「數碼港」、「中藥港」到「六大優勢產業」停留在紙上談兵,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及諮詢、審批程序「牛步化」的老毛病不改,令經濟轉型及新的經濟增長點既不可望,更不可即!

 在外部環境,新加坡以生物製藥和電子產品為支柱的製造業強勁增長以及主權基金的高效回報,使上半年經濟增長率接近兩成,將香港大大比下去;深圳經濟總量由三十年前只相當於香港千分之三追至現在的百分之五十七;上海則雄心勃勃要在2020年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可見,香港「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實在需要一位有魄力的具「大海航行靠舵手」使命感的強勢領袖,帶領港人開拓、進取、創新拚經濟,「而今邁步從頭越」!

 隨著2012年政改方案通過、批准備案,加上反對派中的溫和派在《基本法》、人大憲制決定框架內與中央開啟了歷史性溝通,香港政治生態得以改善,已具備拚經濟條件。若曾蔭權特首能在餘下任期抓緊時間,認清規律性,加強主動性,發揮創造性,積極掌握話語權,令社會聚焦拚經濟,則對其歷史定位肯定善莫大焉!

相關新聞
指點江山:掌握話語權 聚焦拚經濟 (2010-09-01)
政府評分回升 敢於任事受肯定 (2010-09-01)
鵬城三十年 深化港深合作 (2010-09-01)
明辨是非:毛霉菌事件終真相大白 (2010-09-01)
最低工資 矛盾統一 (2010-09-01)
《壹周刊》竟吹捧美圍堵中國戰略 (2010-08-31)
揚清激濁:重塑香港的經濟競爭力 (2010-08-31)
政經多面體:加快市區公屋重建 紓緩人口老化 (2010-08-31)
菲律賓自毀旅遊業 (2010-08-31)
雪泥鴻爪: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2010-08-31)
志強時評:推動「協商民主」 聚焦經濟民生 (2010-08-30)
冷眼向洋:菲律賓:徒有虛表的民主國家 (2010-08-30)
田園快語:菲須做好人質慘劇善後工作 (2010-08-30)
解惑篇:菲旗蓋棺 豈有此理 (2010-08-30)
香江透視:民心可用 切實建港 (2010-08-30)
大陸地方首長訪台具深遠意義 (2010-08-28)
逢中必反的政治瘋狗 (2010-08-28)
香港應與菲聯合調查事件 (2010-08-28)
美式民主成經濟災難根源 (2010-08-28)
「愛我中華」火車團獲益良多 (2010-08-2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