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政府評分回升 敢於任事受肯定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01]     我要評論

郭中行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最新民調結果顯示,特首曾蔭權整體表現的平均評分為54.8分,較7月份明顯上升4.8分;32.7%的受訪者表示滿意特區政府的表現,較7月份大幅上升10.6個百分點。特首以至整個特區政府的評分急升,顯示市民肯定政府在處理菲律賓挾持人質事件上的表現,特別是當局在事件發生後反應迅速,應變果斷,令市民耳目一新。儘管慘劇最終未能迴避,但市民亦不會受到部分傳媒及人士的誤導,對特區政府的表現視而不見。事實證明,只要官員能夠敢於任事,急市民所急,想市民所想,市民都是看得到,聽得見,會給予特區政府應有的評價。

 這次民調結果幾乎所有問責官員的評分都有所上升,意味著市民是對整個特區政府都持正面的態度,每次政府推出利民政策例如派糖等措施時,都會出現如此現象。但這次特區政府憑著處理危機的表現,得到市民好評更加難得。事實上,只要不懷偏見地分析特區政府在挾持人質事件上的表現,有三點值得肯定。一是反應及時。在事發後立即派人前赴菲律賓了解事件,聯繫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跟進。慘劇發生後在當晚就派出以保安局副局長黎棟國為首的救援隊伍前往支援,之後又派包機將遇難港人接回港。當局能根據實際環境即時作出應變調度,與之前泰國包機延誤事件不可同日而語,及時向遇難港人拖以援手。

反應及時 勇於問責

 二是官員在事件敢於問責,主動處理。事發之初,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已直接處理事件,特首也積極介入。由於問責官員親自主持救援工作,政府體系迅速運作。試想在慘劇發生後,政府在當晚已經組成了一個包括問責官員、醫護人員、社工、入境處職員等的救援隊伍出發,如果沒有強而有力的指揮,怎能在幾個小時內完成有關準備?本港的公務員體系雖然以效率見長,但公務員同樣存在一定的惰性,就是必須有官員承擔責任,否則公務員是不會自發處理問題,所以更凸顯問責官員的領導作用。在泰國包機事件時公務員不敢自作主張派出包機就是因為問責官員不在,這次官員立即就位,特首親自指揮,自然能夠一呼百應。這也是市民肯定政府表現的主要原因。

與港人同悲同喜

 三是與港人同呼吸,同悲同喜。8名港人無辜被殺,全港市民莫不悲憤莫名。日前8萬名市民出來悼念遇難港人,這在過去都並不多見,主要原因是這次港人確實死得太冤。本來可以和平解決的事件竟然變成屠殺,市民在電視上看到港人無助被殺,怨憤鬱結可想而知。特區政府由始至終與港人同悲同喜,黎棟國對倖存者的安慰,曾蔭權、唐英年及一眾問責官員的眼淚,都在在表示我們的政府與港人同樣悲痛,市民感到政府與他們同呼吸,共感受,對政府評分自然上升。

胡亂批評 不負責任

 當然,特區政府的拯救行動也不是完美無缺,但市民都理解特區政府已經盡了全力,菲律賓總統堅持不接電話與曾蔭權沒有關係,也與什麼香港沒有「次主權」等怪論沾不上邊。可笑的是部分傳媒及議員總是要雞蛋裡挑骨頭,何秀蘭在《壹週刊》上說黎棟國安慰倖存者是為了做「秀」,是否如此我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那個時候倖存者需要安慰,黎棟國做了。如果按何秀蘭所說,是否說黎棟國不應表示什麼感情,照本宣科就可以?恐怕屆時她又要說政府對遇難者缺乏感情。何秀蘭在危難時候為求譁眾取寵,亂說一通的行為才是為做秀而做秀。

 另外,《蘋果日報》不斷利用慘劇達到政治上的目的,先是造謠生事誣衊中央政府,然後又提出不少似是而非的馬後炮,說特區政府應做這做那。沒有人說特區政府的處理毫無漏洞,但事發時十萬火急,政府可做的應做的都差不多做了,傳媒馬後炮無可避免,但也不必藉此否決政府的表現。《蘋果日報》事事以政治掛帥,只會與社會民意愈走愈遠。

 這次政府評分升了,可以看到市民對政府的期望和要求。市民都是客觀而公道,知道政府是否為民做事,希望政府能夠果斷負責,能夠強政勵治。政府應看到市民的期望,在餘下任期繼續推動各項重要政策,解決社會的深層問題,不要辜負市民期望。

相關新聞
指點江山:掌握話語權 聚焦拚經濟 (2010-09-01)
政府評分回升 敢於任事受肯定 (2010-09-01)
鵬城三十年 深化港深合作 (2010-09-01)
明辨是非:毛霉菌事件終真相大白 (2010-09-01)
最低工資 矛盾統一 (2010-09-01)
《壹周刊》竟吹捧美圍堵中國戰略 (2010-08-31)
揚清激濁:重塑香港的經濟競爭力 (2010-08-31)
政經多面體:加快市區公屋重建 紓緩人口老化 (2010-08-31)
菲律賓自毀旅遊業 (2010-08-31)
雪泥鴻爪: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2010-08-31)
志強時評:推動「協商民主」 聚焦經濟民生 (2010-08-30)
冷眼向洋:菲律賓:徒有虛表的民主國家 (2010-08-30)
田園快語:菲須做好人質慘劇善後工作 (2010-08-30)
解惑篇:菲旗蓋棺 豈有此理 (2010-08-30)
香江透視:民心可用 切實建港 (2010-08-30)
大陸地方首長訪台具深遠意義 (2010-08-28)
逢中必反的政治瘋狗 (2010-08-28)
香港應與菲聯合調查事件 (2010-08-28)
美式民主成經濟災難根源 (2010-08-28)
「愛我中華」火車團獲益良多 (2010-08-2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