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專家認為,實際利率為負或實際利率為正但過低的問題,將持續困擾中國經濟。圖為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民銀行外貌。 新華社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 駿
負利率會加劇通脹預期和鼓勵過度投資,對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十分不利。當前有必要適當提高存款利率,同時啟動存款利率的市場化改革。中國農產品價格在過去兩個月環比上升了9%多,從農產品價格到CPI中的食品價格之間的傳導還有一個時滯,所以CPI同比在9月份還有繼續上升的壓力。
估計CPI在9月份見頂,此後由於基數等因素將有所回落。但是,即使有所回落,在一段時間之內也難以降到一年期存款利率2.25%的水平之下。所以如果存款利率不動,實際利率為負或實際利率為正但過低的問題,將持續困擾中國經濟。未來十年,由於出口減速、房地產需求減速、城鎮化速度放緩、勞動力增速下降、生產率增長下降以及資金成本上升等六大因素,中國的GDP增長潛力很可能只有7%,甚至低於7%,遠低於過去十年10.1%的GDP平均增速。
因此,我建議「十二五」應將GDP增長預期定在7%。另外,基於這個7%的GDP增長潛力和3%左右的通脹目標,適度的貨幣和信貸的年增長速度應該是14%,而不是17%-19%。過高的貨幣增長會再次導致通脹、資產泡沫和經濟結構失衡。負利率會加劇通脹預期,加大對地產和一些大宗商品(包括農產品)的投機,鼓勵過度投資。這些都是中國宏觀經濟遇到的重要挑戰,僅僅用行政性手段(如限制買房、對炒作農產品者罰款等)是無法根治的。
這些問題背後的一個主要經濟原因就是資金成本太低。如果資金成本過低的問題不解決,一旦行政性調控措施鬆動,則過度投資、經濟過熱和資產泡沫馬上就會捲土重來。換句話說,不解決負利率問題,中國的宏觀經濟就很容易不斷出現「過熱-行政調控-冷卻-再放鬆」大起大落的循環。
此外,負利率事實上會被老百姓看成一種稅收,因為他們放在銀行的存款相對購買力來講貶值了。而這種「稅收」更多是針對中低收入人群的,因為高收入人群一般有在存款之外的更多高收益投資和獲利渠道。所以,負利率會加劇收入分配的不公,這與政策所追求的改革方向是背道而馳的。
今年一季度應該是加息理由最充分的時機,當時通脹開始明顯反彈,GDP同比增長接近12%。目前,CPI仍然在上行,但GDP的增長速度已經開始下行,要讓多數人同意加息的難度就更大一些。但是,貨幣政策不應該是在「共識」基礎上的政策。換句話說,要等共識,貨幣政策就難以有前瞻性,有些該做的事情甚至根本做不了。
即使在目前「兩難」的宏觀環境下,還是有必要適當提高存款利率,同時啟動存款利率的市場化改革,允許銀行在一定範圍內自主提高存款利率。理由如下:首先,中國目前存款實際利率為負的1.2%,比歷史平均要低1.8個百分點。明年,如果CPI增幅在大部分專家預計的2.5%-3.0%之間,則表明實際利率將長期為負。即使明年CPI增幅回落到1.7%(非常保守的估計),實際利率也低於歷史平均的0.6%。這表明,僅僅寄希望於CPI自然回落來解決負利率的問題帶有很大的僥倖心理。
其次,如果要靠CPI增幅下降來解決負利率,就可能被迫將明年CPI目標定得過低,就難以啟動已經被遲滯多年的資源價格、收入分配等重要的結構性改革。第三,雖然目前GDP增長在放緩,但從年初11.9%的增速放緩到年底或明年初的8%左右的增速,實際上是一個健康的調整,是經濟增長回歸到潛在增長率的附近,沒有必要過度擔心。另外,如果適度提高存款利率或允許銀行上浮存款利率,暫時不動貸款利率,並不會對實體經濟產生明顯衝擊。
第四,一些人擔心,如果存款利率上升,會縮小銀行的利差,擠壓銀行的利潤。有趣的是,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上市公司一半的利潤來自銀行,這表明銀行實際上有承受一定利差壓力的能力。另外,不少銀行貸存比還有提高的空間,即使存貸息差略有收窄,對淨利差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