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涂國彬
近日匯市明顯有所變化,談的倒不是筆者近期屢次在本欄提到的避險貨幣變化,而是人民幣匯率,而重要的是,這一回正值美國參眾兩院一連兩天舉行聽證會,討論人民幣匯率問題,而同時日本央行則突然出手,干預日圓匯率。
其實,日圓匯率達15年高位,干預是遲早的事。當然,日圓這些年來,已經成為避險貨幣中,最為常用的套息交易(或稱利差交易)工具,大家早已期待,每隔一段時間,總有拆倉之舉,這股力量可大可小,但無論如何,暫時仍看不出要突如其來全部拆掉的迫切性。無論如何,日本央行的干預,也導致其他貨幣相應的匯率變化,匯海再添波浪。
正好在這個時間,內地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大升,連續第四個交易日創出匯改以來的新高,箇中理由,當然跟美國那邊的聽證會關係較大,同時間出現日圓的大幅波動,自然令整個人民幣匯率變化更為受關注。原因不難理解,匯率是不同貨幣之間的相對比率,如果同時有幾對貨幣在變,則看起來自然更加複雜。
美國逼升值 理由站不住腳
無論如何,內地上周公布了出口數據,貿易順差早已預期,而數據額達200億美元之多亦為時超過三個月,難免令美國多添藉口,政客們可以多所言說,要求人民幣升值云云。
當然,正如大家所知,貿易順差只是整個問題的一個部分,不是全部。事實上,美國品牌在內地開廠,運用到廉價勞動力或土地成本,由內地把貨品售回美國,表面上的數字是內地賺很多錢,但實際上,加工的增值和收費低廉,相反,美國大牌子的設計或軟技術的費用卻佔了售價的大部分。運動鞋如是,富士康(2038)代工的電子設備亦如是。
故此,單憑中國對美國有龐大貿易順差,去要求人民幣升值,可是站不住腳的理由。其實,即使中國不生產這些,美國本身的成本結構也不可能自行生產,只會把訂單由中國轉至其他成本更低的新興市場而已。
當然,這些道理不難明白,問題只在於,政客必須有意見,才顯出本身的存在價值,更何況,政客代表的利益團體,往往就是當前政策的受惠者,這些既得利益者對於自由貿易帶來的好處不是不知道,但貿易保護對其本身有更大好處,卻也正常得很。
內地輕易就範機會很微
話說回來,內地會否如此輕易就範呢?看來機會很微,畢竟不久前才進行了匯率方面的變動,而當前全球的匯市,其實無論歐元或美元,看經濟復甦力度來衡量,這兩隻貨幣還是載浮載沉,沒有一方面獨升獨跌的可能,既然如此,兌此升,則兌彼跌,果如是,何必把自己的決定權繫於其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