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樂 職業新文化運動委員會總幹事
近日整個社會再度湧起對貧窮問題的關注。自08年金融風暴以來,經濟危機剛過,仇富的心態日漸升溫,如何拯救香港?對持續發展這議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我看來,現時面對的所謂深層次矛盾就是帶有結構性和體制性的矛盾。香港一向是個重商的社會,一切向利潤看齊,光芒因此而發,暗病亦因而積聚。暗病之一就是工作和生活的不平衡,造成了精神的緊張、生活的無趣和人際間的疏離。試想一下,普遍每天工時超過十小時,還有不斷的加班加點,突發的工作等等,每天工作下來,神經繃緊,幾乎到了恍惚的境地。回到家裡,腦海裡還是剛才工作時的情景,潛意識裡還有對明天工作的擔憂。生活樂趣已遠離他的身邊,和家人、和朋友、和鄰居的關係又怎麼能不疏離?
香港社會民怨四起,尤其是年青人,訴說現今生活艱難;單從物質條件來說,一代比一代似有進步,但物質條件跟總體生活質素不能劃上等號。效率高,服務好是當下香港社會標榜的成功元素,而在這背後則是員工超時和超負荷的工作。成功是要付出代價的,只不過付出了代價後,是否得到合理回報?社會又是否得以持續發展?近來社會上屢見家庭慘案,不是已經透出市民精神脆弱的一面嗎?世界發展一日千里,但人們的生活到底是在進步還是退步?
要針對這結構性和體制性的矛盾,並不是單單金錢就能解決的;擾嚷多時的最低工資已差不多塵埃落定,這無疑是個重要的里程碑。但香港打工仔女的長工時問題目前已到達一個非常不合理的程度,極待解決。要為香港的長工時問題提供一貼解藥,政府應從改變現時非理性的工作文化入手,切實提高打工一族生活素質,建構理想居住城市,創造多樣化發展空間以吸引人才在社會各層面盡展所長。
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及香港公共事業工會聯合會,今年發起了「職業新文化運動」,以推動香港社會工作與生活平衡新文化為目標,關注個人及企業在「知識、健康、財富、人際關係、社區貢獻」五大範疇的均衡發展,積極鼓勵企業及員工逐步拋棄不良的職業文化和為工作而生活的模式,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人們的生活素質和工作條件亦應得到相應的提升。運動積極推動香港發展多元經濟而非依靠單一金融地產業;重視建立人性化的企業管理制度及文化,改變一貫短視及功利的心態,員工得到合理薪酬待遇和工作條件,提高員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士氣,促進工作質和量,才能達到勞資雙贏的效果;當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得到平衡,有更多時間享受家庭生活、培養個人興趣、達致個人成長、找到人生樂趣,更可回餽社會,活出積極豐盛的人生。
富士康的悲劇喚起了人們對經濟發展起飛過程的反思——機械式日復一日的工作,埋沒人性,就算加薪再多,也無法挽回健康與生命,甚致引發更多工潮,我們期望的是官商民多贏的局面,而不是勞工權益被剝削、商人營商困難、社會氣氛動盪不安。倡議職業新文化運動,能令各階層受惠,透過跨界別合作,化戾氣為祥和,促進社會整體效益。愛護、珍惜、善用社會上最寶貴的人力資源,香港未來才能更富活力、動力、創造力,才能有效提高生產力,達致政府、企業和僱員之間的多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