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智論壇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觀點:「量寬」禍福難料 聯儲局失心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0-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下月3至4日開會,外界觀望聯儲局將推出第二波量化寬鬆政策。 法新社

彭博專欄作家Mark Gilbert

 愛因斯坦對癲狂的定義是:重複做同樣的事,但預期會有不同結果。聯儲局那群狂人在辯論該在多大程度上對固定收益市場加以操控時,應該留意這段話。量化寬鬆措施最讓人擔心的是其後果難以量化,認為央行有必要擴大收購證券的看法也會讓投資者坐立不安。所謂量化寬鬆的概念還太新,基本上還只是聯儲局裡那幫腦滿腸肥的傢伙隨心所欲下的定義。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在10月15日的演講中指出,難以「確定適當的收購數量及速度,並就此政策與大眾溝通。」他也指出:「非常規政策會有成本及限制,這在判斷是否該使用及應多積極使用這些政策時,都必須加以考慮。」這好比一位外科醫生告訴病人,他不確定該用什麼尺寸的手術刀以及手術結果會怎樣。或是一位建築師對規劃委員會坦承,他對於所設計建築的應力或所使用的新材料強度沒有把握。

 「沒人理解量化寬鬆」,野村國際駐倫敦的固定收益策略師FredGoodwin說,「這類措施對通脹的影響為何,我們也不清楚。好比灌了一肚子『量化寬鬆』酒的病人要狂歡了,其他人說什麼都無濟於事。不用為聯儲局到底在煩惱什麼而操心,想想可能事與願違的後果吧。」

 堪薩斯聯儲銀行總裁Thomas Hoenig是聯儲局中慣持懷疑態度的人,本周他在一場演說中,將量化寬鬆稱為「非常危險的賭博。我們在冒四或五年後再陷危機的風險」。Pimco執行長Mohamed A. El-Erian表示,債券收購計劃「得付出代價及意想不到的後果」。

 聯儲局直接購買美國公債,已完全扭曲公債市場。周四《華爾街日報》一篇不痛不癢的報道稱,聯儲局將避免一開始就開口要買2兆美元的「震懾市場」策略,規模會限制在「幾千億美元」。消息推動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上揚10個基點,至5周高點2.7%。與前任相比,聯儲局的伯南克、歐洲央行的特里謝以及英國央行的Mervyn King如今的權力都更大,因為當今歐美的政治領袖比以往更選的央行手中,形同政府棄守本身的職責。

 英國財政大臣George Osborne在10月21日被問及的問題是:如果降低政府預算赤字的計劃阻礙經濟復甦,他是否有應變計劃。英國政府計劃在2015年前,將預算赤字佔GDP比重從當前的超過10%降至2%。「英國央行自然有調用貨幣政策工具的自由,」這是Osborne自鳴得意、事不關己的回答。

 央行官員往往是學者,學者在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時,能發揮的作用歷來有限。伯南克的理論就與當今的殘酷現實相左,難免落入二流的行列。伯南克在2002年11月題為「通貨緊縮:確保它不在美國出現」的演講令其理論一夕成名,他本人也因此獲得「直升機伯南克」(Helicopter Ben)的別號。

 前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David Blanchflower稱,量化寬鬆是「目前市場上演的唯一大戲」,認為如果再沒有眾央行收購債券的話,經濟復甦的前景會更糟。雖然各國央行反覆推出急救車、不斷吶喊著「閃開!」、又接二連三施以電擊的搶救措施尚未使昏迷中的病人甦醒,但或許已使他逃過一死。

 當然,反過來看,也可以認為各國央行未免都已江郎才盡,陷入只能日復一日重複現有策略的困境,找不出更好的辦法。他們不惜犧牲原則的意願,不止破壞央行得來不易的獨立地位,也使所在國的政客們得以躲避艱苦的結構性改革,儘管這種改革可能創造真正的復甦。然而,現實是我們在依賴央行人為地傾注流動性,給經濟輸血。

 全球經濟的監護人們似乎依然認為,解決債台高築問題的方法就是更多地舉債。只不過有必要想想看,假如5年前問同樣一批央行官員:對金融體系注資數兆美元會帶來怎樣的通脹後果的話,他們會怎麼回答?

 野村的Goodwin表示,沒有理由認為美國的通脹率到2015年不會從目前的1.1%飆升至6%。那麼對於債券基金經理而言,現在以1.3%的殖利率買進2015年9月到期、票面利率1.25%的美國公債,就不是明智之舉了。一旦始料未及的法則生效,幾乎可以望文生義地確信,後果將難以預料。我很難讓自己預見結果不會糟糕。

相關新聞
百家觀點:「量寬」禍福難料 聯儲局失心瘋? (2010-10-29) (圖)
人行加息 內需股當旺 (2010-10-29)
環球視野:貿易戰降溫 風險資產受惠 (2010-10-29)
天氣轉冷 煤炭股發力 (2010-10-29) (圖)
人幣發展速 在港存款大增 (2010-10-29) (圖)
百家觀點:擴大內需須改善「微觀環境」 (2010-10-26) (圖)
G20未解決結構性問題 (2010-10-26)
發達國家擴「量寬」不容有失 (2010-10-26)
加息不期而至 人行佔主導 (2010-10-26)
「先租後買」措施具可行性 (2010-10-26)
百家觀點:關注負利率 人行應續加息 (2010-10-22) (圖)
金融市場連番出其不意 (2010-10-22) (圖)
汽車銷情第4季料續反彈 (2010-10-22) (圖)
發達國家擴「量寬」效果各異 (2010-10-22)
資源有價 蒙古概念股受捧 (2010-10-22)
百家觀點:全球匯率穩定尚待時日 (2010-10-19) (圖)
美匯回穩 大市打橫行 (2010-10-19)
珠海特區樓市前景壯麗 (2010-10-19)
憂通縮 發達國家被迫擴「量寬」 (2010-10-19)
美中期大選後「標指」能否躍升? (2010-10-1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智論壇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