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IFR Markets亞洲外匯主管John Noonan
要挑出20國集團(G20)財長會議沒有做成的事也許並不難,但實際上公報顯示會議就恢復全球經濟平衡取得了廣泛共識,而這應當利好風險資產和亞洲貨幣。
來看看沒做成的事有哪些:財長們並未像美國提議的那樣,對削減貿易失衡約定任何切實目標;同時,儘管事先大家都在紛紛談論類似廣場協議那樣的協定,但最終也沒就匯率擬定什麼重大動議。
G20強調匯率需「市場決定」
不過這次會後公報的措辭是G20會議迄今最強的,並強調了匯率需轉向由「市場決定」,而非像之前G20公報所說的由「市場引導」。
雖然此次韓國會議沒能就具體目標或時間表取得一致,但卻為今後合作設立旨在避免匯率戰和貿易戰的具體目標,成功搭建了廣闊構架並拉開了序幕。
市場周一或將上述進展視為利好除日本外的亞洲貨幣,而從匯率戰邊緣拉離也應普遍利多風險貨幣和風險資產。
G20會議並非完全利空美元,因美國或屈從於反對激進量化寬鬆措施的壓力,這樣一來,即便美元兌亞洲貨幣下滑,美元兌歐元和兌其他主要貨幣也會因此喘上一口氣。或許這次G20財長會議最大的積極成果,在於發展中國家獲得更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投票權,以及對IMF決策享有更大話語權。
分析師指出,由於在IMF獲取更多權力,發展中國家在涉及匯率和貿易問題時表現出自私和不負責任的可能性就會減小。儘管部分G20國家間緊張氛圍依舊縈繞,但會議避免了以混亂收場、以及發展中國家和七國集團(G7)分歧加大的局面。最糟糕的結果是成員國展開混戰,G20喪失公信力。
而這樣的假設並未成真。會議似乎體現了一種協同精神,讓人看到了11月G20首腦首爾峰會或達成(非約束性)切實經常賬目標的希望。《紐約時報》稱,大多數美國議程「取得的一致意見超出了很多官員的預期」,然而貫穿整個會議以及在公報當中,美國遭到的抨擊至少不亞於中國。
會議召開之前,發展中國家爭論的焦點之一是美聯儲超寬鬆的貨幣政策,他們認為這種寬鬆政策直接導致美元貶值——招致外資一波波流入新興市場國家,而這是他們並不願意看到的。
德國成為新興國家盟友
新興國家在G20會議上找到了一個盟友,那就是德國。德國經濟部長布魯德雷警告稱,過度、持續印鈔是間接操縱匯率的一種方式。市場不期望G20會議列出具體目標,或是達成什麼標誌性協定,但也不希望看到會議最終在匯率干預國和印鈔國之間難解的衝突中收場。
上周五的一致看法是G20會議不會取得重大成果,只是發表一些聲明掩飾成員國間的分歧而已。雖然懷疑論者會堅持像上面這麼想,但一種更為平衡的看法則是,會議的確朝著正確的方向初次邁出了幾步,令全球爆發匯率戰和貿易戰的風險比數日前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