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仲偕
2010年將盡,又是各傳媒製作「大事回顧」的時候。2010年香港的經濟表現如何?今年初政府預計今年的(名義)經濟增長為4至5%,今年十月國際貨幣基金會公佈的預測,則是實質經濟增長約為5%。
去年受金融海嘯影響,香港經濟出現負增長,今年回復經濟增長,可喜可賀。至少,香港似乎暫時避開再次步入經濟衰退的危機。然而,環顧亞洲,香港經濟增長卻不值得高興,因為比鄰近地區表現差了一大截!
2006年,雖然香港才算剛剛走出了衰退,但受惠於金融和旅遊,實質經濟增長屬區內前列,在四小龍中僅次於新加坡,這個情況大致持續,雖然到了2008年金融海嘯後,四小龍的表現同步下跌,比亞洲幾個新興工業國家,即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泰國和越南還低。到了2009年當金融海嘯的影響完全浮現時,香港經濟只有「單元」——獨沽一味財經——沒有多元的缺陷也盡現世界眼前。今年2010年,雖然不少經濟推算都認為香港的經濟增長可達5至6%,但同一時間,新加坡和台灣的經濟增長,預計高近9%及7%。香港經濟增長只能稍稍與新興國家看齊。到了2011年,香港更是落後,在四小龍中包尾。
香港經濟的兩大「龍頭行業」是「批發、零售、進口與出口貿易、飲食及酒店」以及「金融、保險、地產及商用服務業」,簡單而言,香港可說只倚賴三個行業:金融、地產和零售,而零售業近年的增長,又主要倚賴內地自由行。至於金融,新近上市的公司,絕大部分是內地公司,連近日已接近瘋狂的樓價,除了「熱錢」外,內地「先富起來」的一群到香港買樓必然是起因之一。
創意是香港經濟的出路
到今天為止,香港之所以還能是內地公司上市和內地人置業的選址,其實與香港整體社會健全的制度和人才的質素有關。但是今天香港引以自豪的行業,如金融業,會否與香港的製造業面對同一命運?香港也曾經一度是世界工廠,但是當內地經濟開放以後,內地人迅速取代了香港工人的位置。在不久的將來,當上海發展得不錯的時候,香港的金融市場還有沒有優勢?還有沒有公司願意到香港上市?
香港與內地之間的技術和資金轉移,其實就如所有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關係的縮影。那麼香港要擺脫失去經濟引擎的命運,要參考的,就是今天西歐和美國,在失去製造業以後,經濟的支柱是什麼。
香港只能走高增值的路,這是無可置疑的。那麼高增值包括哪些產品?大家即管看一看,今天大家追求的產品,是哪一些?大家身旁的「玩具」:那些掌上的手機電玩、看的電視電影、購買的產品,絕大多數到了今天仍受大家「追捧」,與之的創意不無關係。創意包括的,在電子產品可見、在衣飾可見、在大家的日常娛樂可見,但是遺憾的是,這些創意產品,絕少有香港人的影子。創意是香港經濟的出路,但說時容易做時難。香港遲了慢了,政府還要再等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