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論點匯萃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廣州亞運展示新貌 籌辦經驗港應參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17]     我要評論

 香港文匯報訊 廣州亞運會正式揭幕,不僅為廣州這座千年古城帶來了一次向國際社會展示新貌的機會,而且為廣州的發展提供了求新求變、超越自我的機遇。輿論認為,廣州舉辦亞運的經驗對本港也有參考意義,社會不但要關注本港運動員取得的成績,更應就香港申亞的問題,從廣州舉辦亞運的過程汲取經驗。申辦亞運機會難逢,本港社會應抓住機遇,藉以擦亮本港盛事之都的品牌,提升城市魅力。

《星島日報》社評

廣州亞運開鑼 香港虛心觀摩

 《星島日報》發表社評認為,「亞運不像京奧和世博,中國並非首次舉辦,國際矚目程度也有所不及,但是廣州銳意辦好,有利擦亮廣州和珠三角招牌,內地現在不少城市崛起,一線城市之間角逐激烈,二線城市同樣你追我趕,故此大小城市之間如何突出自己,成為主政官員的重要考慮,故此無論爭取主辦盛事,以至於高鐵等基建項目中的位置,都要全力爭取,期望上下一心「集中精力辦大事」,可以成為迅速發展中的亮點。……隨著中國內需市場不斷成熟,管理水平持續上升,香港不能像龜兔賽跑中睡懶覺的白兔。批評容易實踐困難,對比個別安排上未盡完美,廣州舉辦亞運展示出來的決心和拚勁,值得香港虛心去觀摩體會。」

《新報》社評

不申辦亞運也得興建運動場地

 《新報》發表社評認為,「申辦亞運的一個重要開支,在於興建場館。但從另一方面看,為了七百萬香港市民的文娛康樂,就算沒有亞運會,這些場館也有興建的必要。老實說,以香港的經濟實力,給市民使用的體育館實在太少了,太對不住越來越喜歡運動的香港人了。」

《廣州日報》社評

帶給亞洲驚奇 留給廣州驚喜

 《廣州日報》發表社評認為,「廣州亞運,給亞洲帶來驚奇,也給廣州留下驚喜。要是你6年前到過廣州,今天再故地重遊,你一定會驚喜不已:今天的廣州,已經鳳凰涅槃,脫胎換骨——天更藍、水更清、路更通、房更靚、城更美。十年大變,一朝變現。藍天白雲之下,驅車在綠樹茵茵大道上,看著窗外整飾一新的城市風景,欣喜之情油然而生;和風日麗之際,臨涌戲水,魚游人歡,此樂何極。這些都是市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亞運紅利』。」

《北京青年報》社評

亞運會見證中國新超越

 《北京青年報》發表社評認為,「從北京到廣州的亞運穿越,也是中國和平發展的歷史穿越。20年前,乘坐最快的火車,從北京到廣州需要近兩天。現如今,如果在武漢換乘武廣高鐵,一天時間可打個來回。2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瞬間,但對於從這個時代走過來的中國人,則是夢想的實現,生活狀態和思想觀念的巨大變化。……從北京亞運會到北京奧運會,從上海世博會到廣州亞運會,體育盛會精彩紛呈,國際交流人文薈萃,見證中國奮起,見證中國改變,見證中國包容自信,見證中國新的超越。」

中評網社評

亞運會 大陸改革開放成就大展示

 中評網發表社評認為,「從北京亞運會到廣州亞運會,中國大陸在現代化路途中所取得的成就是顯而易見的。可以說,北京亞運會充分展示了中國大陸在二十年前的改革開放成就,充分展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國家富強的渴望、對國家榮譽的尊崇;而本次規模空前的廣州亞運會,將向世界全面展示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大陸,不僅在經濟方面有巨大進步,還有在民生關懷、觀念更新、文化創造等更高層次的諸多方面,也已經發生、正在發生且將繼續發生的巨大變化。」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

亞運會,廣州有幸更有為

 《人民日報》發表汪大昭的文章認為,「廣州幾度承辦大型盛會,助推了城市建設。為迎亞運維護和改建老舊場館,適量增建日後可做大眾健身去處的新場館,只是城市改造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氣力花在治理空氣和水污染以及道路交通上,朝著天更藍水更綠的目標努力。有了機遇,這些遲早都要做的事情便可大大提前。因具備基礎而獲得機遇,因抓住機遇而更大發展,這應該是未來的趨勢。廣州有幸,廣州有為。」

美聯社

亞運會再次展示中國影響力

 美聯社發表題為《中國通過亞運會展示日益增強的影響力》的文章稱,「繼2008年的奧運會和剛剛閉幕的上海世博會之後,這是向世界展示日益增強的影響力的又一次機會。與鄰國印度舉辦英聯邦運動會時問題重重的局面不同,中國在舉辦盛大賽事方面經驗豐富,做到了資金充足、組織完善。亞運會組委會官員也表示,廣州亞運會是一次盛會,一個展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巨大成就的平台。」

《日本新華僑報》

兩次亞運見證「不一樣的中國」

 《日本新華僑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之後,舉辦大型賽事和慶典已經成為中國的常態。曼谷、新德里已分別舉辦過四屆、三屆亞運會,強盛的中國時隔二十年後再辦亞運,已無需刻意證明自己。讓亞運回歸體育,不再承受其難以承受之重。中國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從容展現最真最美的自我,廣州亞運會突顯了最鮮麗的中國氣質、中國氣派和中國氣度。……從北京亞運到廣州亞運,見證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二十年滄桑,中國變得更加從容、更加冷靜、更加理性,而其背後則是整個民族自信心的強大支撐,一個大國崛起的雄渾足跡清晰可見。」

 ■本報記者綜述

相關新聞
廣州亞運展示新貌 籌辦經驗港應參考 (2010-11-17)
中日關係跌入低谷 前原誠司難辭其咎 (2010-11-03)
星澳交易所合併 港須提高競爭力 (2010-10-27)
香港評論綜述:關注民生務實負責 振興經濟共享繁榮 (2010-10-15)
急與溫總交談緩和氣氛 菅直人輸不起中日關係 (2010-10-06) (圖)
日本公然挑戰中國 必將付出沉重代價 (2010-09-29)
日本變本加厲搞對抗 一切後果需自負 (2010-09-22)
侵犯釣魚島主權 日本將自食其果 (2010-09-16)
改革開放不動搖 深港合作新台階 (2010-09-08)
最低工資中間落墨 勞資雙方互諒互讓 (2010-09-01)
未能保證人質安全 菲政府必須交代 (2010-08-25)
理性看待中國GDP超日本 (2010-08-20)
壓抑樓市炒風 守穩按揭安全 (2010-08-18)
「推普廢粵」偽命題 挑動對抗藏禍心 (2010-08-04)
解放軍連環軍演 強硬應對美國圍堵 (2010-08-04)
八達通出售私隱牟利 當局應徹查追究刑責 (2010-07-28)
美韓軍演製造緊張 中美關係面臨考驗 (2010-07-28)
香港人民幣業務揭新篇 把握機遇鞏固領先優勢 (2010-07-21)
檢討業界規管模式 防止「零團費」死灰復燃 (2010-07-21)
最低工資立法勢在必行 勞資互諒互讓創雙贏 (2010-07-1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論點匯萃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