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我們的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 網上圖片
文:陳根生
最近英國《特易購》(TESCO)雜誌請專業人士為婦女量化細化算了一筆賬,育兒18年,從母乳餵養、打掃洗衣,到接送學校、操心食宿,這18年間母親陪在孩子身邊達8.8萬小時,連物質加精力,價值共計142.4504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454萬元。(《中國剪報》2010年7月2日4版)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壞了!百分百的振聾發聵,驚世駭俗!
歐洲人喜歡搞物化,中國人習慣講人文,中國有沒有人為母親算過這筆賬呢,不知道,但為母親呼號的大有人在。日前天天晚上泡電視劇《金婚》,感到特平民,特生活,彷彿就是看對面鄰居家過日子特親近。佟志(張國立扮演)批評大女兒不該一個人在外面過生日而忽略了家裡的母親道:「老話說,我的生日,媽媽的苦日喲……」他用地道的川腔川調說得特動情。我一怔,無獨有偶,我馬上聯想到我的家鄉江蘇也有這麼一則俗諺不時敲擊著我們的靈魂。鄉諺道:「我徠的生日,媽媽的難日。」一「苦」一「難」,這是天下有識之士共同為母親的經典一歎啊,這也是向人類的良知發出的一聲拷問!
豈止苦難二字,記得2007年5月底,王玉梅、韓影、李明啟三位常演母親的老藝術家作客中央電視台「藝術人生」,人稱「東方第一母親」的王玉梅一再講自己對兒子懷有一種愧疚的心情,因為早年獻身藝術而未能做到一個「優秀的母親」。節目末了,主持人朱軍請上來一位心理學家作總結,心理學家一上台就語出驚人,她說:作為母親,我們絕沒有可以愧疚的,只要有生他們那一刻的付出,我們就足夠了!……心理學家的直率和豪爽贏得了台下一陣陣掌聲,電視機前的我也禁不住「辟辟啪啪」拍起手來。是啊,那一刻母親心甘情願以自己忍受巨大痛苦作為代價來迎接一個新生命降臨人間!那一刻是多麼悲壯、淒美! 「那一刻」又是多麼無私、偉大!
如今西風東漸,歐洲三大節聖誕節、情人節、感恩節前二節引進來過得紅紅火火、熱熱鬧鬧,不知為甚麼唯獨忘了後一節撂在一邊?是不是中國社會感恩過剩了呢?對不起,恰恰相反。比如過生日,一種是把生日搞得轟轟烈烈,選高檔的飯店,點高檔的宴席,請高檔的客人,燈紅酒綠,觥籌交錯……這樣子過生日已經異化為自我顯擺。一種是把過生日搞成時尚的party,圈子很挑剔,打扮很個性,食品很精緻,燭光搖曳,舞影婆娑,這樣子過生日已經異化為自我享受。顯擺也好,享受也罷,千不該萬不該把生日這一天最不該忘記的母親丟到九霄雲外,昭昭天理說「不」就「不」在這裡!
儘管先哲早就發現人性的弱點而殷殷提醒我們,印度《摩奴法典》第二章第27條說:「父母為了兒女的出生所忍受的痛苦,是報答不盡的,哪怕用上幾百年!」如今英國人又用現代科技手段精確計算出來了,但是地球上99.99%的人是不會擔心母親有朝一日來向我們討說法的。問題就看我們做兒女的是不是有一顆感恩的心。還是說過生日,母親在世時我過生日總是把第一杯酒敬母親,把第一塊蛋糕獻母親。老實說,吃來吃去無非是這些葷素,喝來喝去無非是這些酒水,母親這一大把年紀還在乎這些?據我觀察,母親之所以這麼高興,根本原因還在精神上的豐收,在兒女的感恩中享受作為母親的幸福和圓滿。至於形式,我認為應該寬容,任憑多元,傳統的,洋式的,中西合璧的,另類個性的,但過生日的主題應該是感恩母親的,古人云「百善孝為先」難道是偶然的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