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2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29]     我要評論

■文:陳科科

湯寶珍

 我知待節目完了才寫是有點遲,但為了「蓋棺而論」的客觀性,我還是要等節目完全播映過後,才敢說死人的壞話。

 最初最初的話題起始,當然是由湯寶珍的語調惹起。其獨有的娃娃音,配合可愛得無以復加的語調,正如網民所言,簡直就是真人版小丸子——這當然不是褒獎讚揚。本來這個會像前輩《雪映移城》、《櫻紅醉了》一樣名字改得漂亮卻聲勢默默的節目,忽然有了轉機,成為 Facebook、討論區上被集體譴責的目標,最終甚至被「推上報」,報刊為其改名「作狀珍」、「Chok聲珍」。最新消息是被無線要求再培訓,變相置於冰格雪藏。

 我們仍未能接受藝人的表裡不一。即是好吧你要當小朋友的純情偶像就應當是個廿幾歲、不懂性愛花招的處女——不,甚至你的人生最好完全跟性愛無關的——好吧就算懂花招也不要拍照片,拍照片也不要給我的兒子見到——最終忘卻對方才是遭洩露私隱的受害者,你跟你兒子其實皮肉無損。永遠的偶像瞞婚也是罪大惡極,日日夜夜聲嘶力竭口誅鍵盤伐,始終手寫字的人不多啦),無非是自己的自欺欺人想像失敗,唯有諉過予人。

 看到湯寶珍大家覺得她的一切都是裝出來,尤其是以大力咀嚼口香糖的口形呼喚「大隻仔」時——當然,還有那梳彷彿可盛載世間萬物的眼睫毛,這亦都令到素來有「裝可愛教主」嫌疑、同樣主持節目的楊思琦相對受落。有趣的是群眾壓力迫令無線回應,真的在下周的節目內作出「技術調整」,為湯寶珍的旁白重新配音。於是我們好整以暇期待湯寶珍發聲會如何,但無論廣告還是節目內,她都被強行靜音,家人忽爾講了句:「我反而想聽她說話!」

 這也是我們「投訴之都」的弔詭,有事,要投訴,投完,又嫌悶!本來一個只賣紅葉靚景的旅遊節目,實在就算是關了電視機的聲量,有字幕輔助,我們還是可以如常觀賞,但有個娃娃音主持世界就登時變天。更何況,Hey,湯寶珍說她天生就是這樣,我們怎能口口聲聲說她 Chok 呢?

 這不是為她說項,實話,我自己都受不了了,聽時冷顫不斷。可我們固然嫌棄隱瞞,也不愛好見到我行我素的藝人,串爆,擺款,黑面,扮阿姐……同義詞彙要多少有多少。至今,我們既容不下真性情,亦容不下假性情。

旅遊節目

 又,到了這個花幾十萬就可以上太空旅遊的年代,我們到底要一個怎樣的旅遊節目?真的要三個說話不流利的「肉彈」(請恕我如此形容)出來插科打渾嗎?需要三兩個少女叫囂嗎?還是,電視台早已確認這是港人的旅行文化而入鄉隨俗,還是港人睇得太多同樣旅遊節目而在外地嘩眾取辱?真是雞與蛋的次序矛盾。

 我們是不是該渴求一個清楚講解旅遊點背景的主持,甚於那種「小學雞」式跳跳紮?恍如靜下來,節目質素就跟她們一起泡湯去。就正如不知何時開始,旅遊雜誌亦例必有個模特兒在巴黎鐵塔前跳起張手屈膝。我很理解有些體驗,例如笨豬跳、潛水,有個模特兒體驗會比較投入,但最終翻來覆去,見到一副港人面孔多於當地的芸芸眾生,這是否故意為之,來諷刺我們的「禁足旅遊」?「禁足旅遊」,就是窩在旅行團內,講廣東話,吃難吃的粵菜,身處於一個安全網內,然後才敢在他國游移,徹底禁足於任何冒險的可能。

 我們的旅遊節目,就只是換個背景,看同一班人在嘻嘻哈哈,本來應該是重點的人情風土,全都成為藝人的配襯,聽藝人的心聲多於當地人的心聲。若然如此,多幾個湯寶珍也不為過,反正意在喧嘩,至少有娛樂性。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解讀曹操高陵的考古發現及其爭論 (2011-01-29) (圖)
心靈驛站:桂花樹下想些事 (2011-01-29) (圖)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1-29)
中國應該徹底禁放煙花爆竹 (2011-01-29)
歷史與空間:年羹堯之敗 (2011-01-26) (圖)
亦有可聞:赤帝子與白帝城 (2011-01-26)
古典瞬間:黃袍加身 (2011-01-26) (圖)
生活點滴:閱讀的快感 (2011-01-26) (圖)
來鴻:一個人和一家書店 (2011-01-26)
歷史與空間:解讀陳布雷之死 (2011-01-25) (圖)
豆棚閒話:火鍋.東坡骨董羹 (2011-01-25) (圖)
亦有可聞:「春還春節美」 (2011-01-25) (圖)
來鴻:莎士比亞書店 (2011-01-25) (圖)
歷史與空間:晚清上海 ── 一個城市的歷史記憶 (2011-01-22) (圖)
豆棚閒話:古代春節的「致富秘籍」 (2011-01-22) (圖)
文化觀察:獨瓣蒜 (2011-01-22)
文化觀察:中國高校需要「復旦憲章」 (2011-01-22) (圖)
文化觀察:心頭書要多 (2011-01-22)
歷史與空間:古今「詩菜」 (2011-01-19) (圖)
古今講台:善用弓矢的古人 (2011-01-1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