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2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國應該徹底禁放煙花爆竹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29]     我要評論

■文:王曉華

 隨著春節臨近,小區裡的爆竹聲日漸密集。在我所住的市中心,燃放煙花爆竹本來是違法之舉,可是沒有誰把這法當回事。不僅放假在家的小學生忽略它,就連政府部門也懶得接相關的投訴電話。每次走過爆炸聲連綿不絕的小區廣場,我都像穿越戰場般小心。

也許有人會說我活得過於謹慎,但諸多事實證明這並非是杞人憂天。近年來,鞭炮爆炸事故所造成的損失不亞於一場小型戰爭。譬如,去年春節,廣東某地居民燃放鞭炮時就發生劇烈的爆炸事件,致使13人死亡和60多人受傷。從2010年2月13號到19號,中國在短短的七天時間裡共出現1626起燃放煙花爆竹引起的事故,受傷的人數達到1808人。看了此類報道之後,我更加堅信自己立場的正確——中國應該在公共場所禁放煙花爆竹。

過節煙花爆竹,是古時流傳下來的民俗。據說,先祖燃放爆竹原本是為了嚇走一種叫做「年」的害人怪獸,這個習慣後來演變為驅魔辟邪的儀式。由此類傳說可以看出,古人燃放煙花爆竹的根本原因是覺得自己過於弱小,需要通過爆竹的爆炸聲和炫目光亮為自己壯威。現在,隨著高科技時代的到來,人已經升格為地球上的超級霸主,「年」之類的怪獸則消失得無影無蹤。顯然,放鞭炮的傳統理由已經不復存在。相反,隨著製作技術的提高,當下的煙花越來越接近於軍火,時常成為奪人性命的危險品。

圍繞著是否應該禁放煙花爆竹,人們曾經展開過並且激烈的爭論。支持者說,燃放鞭炮是我們的民俗,不放鞭炮就沒有「年味」,就享受不到過節的樂趣。這個理由顯然失之牽強:沒有一成不變的民俗,也無所謂固定的「年味」——既然燃放煙花爆竹的客觀因素早就不存在了,相應的風俗無疑不再具有必要性。在無「年」可驅時,我們完全可以在不燃放煙花爆竹的情況下「過年」。

弔詭的是,恰在放鞭炮的理由已經非常牽強的情況下,國人卻越來越熱衷於在過年時製造可怕的聲響、光亮、煙霧。造成這種現象的表層原因是盲從和攀比心理:別人放,為什麼我不能放?人家門前電閃雷鳴,我不搞出點聲響和光亮豈不顯得冷清?你放那麼多煙花爆竹,咱家緣何要輸給你?在這種盲從和攀比心理支配下,許多人加入到儲存、展示、炫耀煙花爆竹的大競賽中,購買和燃放鞭炮已經異化為打壓同類、炫耀武力、斗富的儀式。在某些地方,過年放威力小的鞭炮早就顯得「落伍」,有錢人和商家常常一次購買幾萬乃至幾十萬元的鞭炮。於是,便有了《中國青年報》所報道的「恐怖」景觀:

2月13日,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遼寧大連市區的繁華街道,鞭炮響起,禮花齊鳴,商家相互攀比燃放鞭炮,以圖吉利,造成空氣污染嚴重,行人難走路,車輛更難行。有的商家擔心廢棄紙屑起火,使用了滅火器。《中國青年報》2008年2月14日。

於是,有人因攀比放鞭炮的氣派程度而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使燃放鞭炮蛻變為「恐怖主義」行為。它所造成的不是喜慶的氛圍,而是嚴重的公共危害。部分人可能因此享受了「年味」,但更多的人卻被迫忍受污染和危險。沒有這樣的「年味」豈不是更好?

事實上,盲從和攀比只是國人燃放煙花爆竹的表層原因。其深層原因是國人公共生活和公共意識的匱乏:其一,國人普遍缺乏沒有參與公共生活(尤其是能決定其命運的公共活動)的機緣,時常會體驗到一種無力感,因而需要以聲響和火花為自己壯威許多;其二,由於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太少,許多國人還未形成公共空間概念,時常把公關場所當作自家的後花園,習慣於豪無約束地在公共空間活動,燃放煙花爆竹只是其中的行動之一;其三,內心的虛弱使國人特別害怕被同類輕視,喜歡在日常生活中相互攀比,企圖以外在的力量壓制對方。由此可見,國人喜歡燃放鞭炮說明了他們靈魂上的不成熟,說明我們還缺乏以參與公共生活來釋放能量的習慣,說明我們還缺乏人人平等的觀念。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未成年狀態。現在,應該驅除的妖怪不是所謂的「年」,而是放鞭炮者內心深處的虛弱。

需要以鞭炮驅趕「年」的時代已經過去,圍繞鞭炮所進行的攀比則造成了頻繁的公共災難。中國應該禁止個人隨意在公共場所燃放煙花爆竹,讓人們以更富建設性的方式參與公共生活,將其生命能量轉化為參與的激情和造福他人的行動。

(作者為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解讀曹操高陵的考古發現及其爭論 (2011-01-29) (圖)
心靈驛站:桂花樹下想些事 (2011-01-29) (圖)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1-29)
中國應該徹底禁放煙花爆竹 (2011-01-29)
歷史與空間:年羹堯之敗 (2011-01-26) (圖)
亦有可聞:赤帝子與白帝城 (2011-01-26)
古典瞬間:黃袍加身 (2011-01-26) (圖)
生活點滴:閱讀的快感 (2011-01-26) (圖)
來鴻:一個人和一家書店 (2011-01-26)
歷史與空間:解讀陳布雷之死 (2011-01-25) (圖)
豆棚閒話:火鍋.東坡骨董羹 (2011-01-25) (圖)
亦有可聞:「春還春節美」 (2011-01-25) (圖)
來鴻:莎士比亞書店 (2011-01-25) (圖)
歷史與空間:晚清上海 ── 一個城市的歷史記憶 (2011-01-22) (圖)
豆棚閒話:古代春節的「致富秘籍」 (2011-01-22) (圖)
文化觀察:獨瓣蒜 (2011-01-22)
文化觀察:中國高校需要「復旦憲章」 (2011-01-22) (圖)
文化觀察:心頭書要多 (2011-01-22)
歷史與空間:古今「詩菜」 (2011-01-19) (圖)
古今講台:善用弓矢的古人 (2011-01-1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