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西方多國的證券交易所2011年頻傳併購消息,是「閃婚」還是「白頭偕老」,備受注視。圖為港交所大堂。美聯社
資深財經評論員 肖 林
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節,西方多國的證券交易所2011年頻傳併購消息,急急忙忙的交易所跨國婚戀正值情人節前宣佈,是「閃婚」還是「白頭偕老」,人們拭目以待。
已有報道稱倫敦交易所收購多倫多交易所。倫敦交易所與多倫多交易所的母公司雙方提出69億美元的併購計劃,而相繼出現的紐約泛歐交易所與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併購案,雙方也有意促成240億美元的合併。一切表明金融危機沒有打擊金融業的信心,做大規模已成為金融業下一步發展又一路徑。金融業的併購從銀行到交易所可謂步步升級,這不難看出資本市場的確有日趨活躍之勢。
由於此次併購案是發生在證券交易所,它預示全球資本市場的跨國合作將進入更為深刻,也更深入其核心地帶。另有報道稱近日出現的兩個交易所併購案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做大規模,以應對不確定的全球金融變局。第二個原因則是為了應對新技術在證券交易中的應用,傳統交易所的份額被互聯網交易侵蝕,諸如納斯達克類似的交易方式。「古老」交易所迫不得已抱團取暖,以期求得更好的發展。
儘管交易所併購已經不新鮮,但是聚沙成石,一旦併購成為趨勢,畢竟引起金融市場質的變化,這才是交易所跨國「婚戀」值得注意的關鍵。還沒有完結的金融危機,眾所周知很大程度是因監管失察。美國證券市場的病態,不單本國交易監管有盲區,最近有報告稱IMF對此也有失察責任。一旦交易所走入跨國狀態,其監管怎麼做應當未雨綢繆。
當本次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人們在感歎市場上反全球化情緒已在蔓延,而美國一位歷史學教授近來則認為:歷史學家已把「全球化」概念投射到歷史上去了,而且全球化早已和未來都是人類社會存在的一種方式,不管你是否擁抱它,它已經失去了引發爭論的尖銳性。可見,交易所們的行為,並非值得驚訝。只要利益至上依然主宰著市場的神經,資本的跨國婚戀必會在任何領域出現。
但是,習以為常並非視而不見,我們至少有兩點需警覺,一是,全球資本市場的資源爭奪戰已經開始,做大意味著更有吸引力,也意味著老牌交易所抱團不讓市場份額的決心。二是,新生的交易形式,將會如何引領資本的流向,儘管已經宣佈併購的倫敦交易所最近表示,不會改變交易方式和自己獨立的地位,那麼併購會讓他們改變什麼呢?這才更令市場詫異了。
由此看來,交易所的智慧起碼目前還沒有什麼監管智慧能與此匹敵。未來會不會因為要監管交易所形形色色的跨國「婚戀」是否運行合理合法,從而誕生跨國監管機構眼下還不得而知。不過,這肯定是個新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