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21(香港)營運總監兼註冊專業測量師陳東岳
在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推出之前,傳出消息港府將透過「新三招」增加土地供應,去確保樓市健康發展,並希望扭轉市場「樓市只升不跌」的心理預期。據了解,該三項措施包括:勾地表加入更多住宅用地、更頻密主動推出住宅地拍賣、增推「限呎樓」中小型住宅用地。
消息又指,「額外印花稅」已令炒風停止,政府無意引入新的打擊炒樓財政措施。種種措施,可看出港府在各方面作出針對性的措施,如早在推前元朗h地皮時,就收緊發水上限加上單位數目設下限配合「限呎」條款,就是想供應上車盤。我亦認同這些新招的推行,可以見到港府對市場變化掌握得很快及作出反應。
上述消息傳出的同時,土地註冊處數字顯示,200萬元以下的細價樓跌幅擴大,1月二手註冊數字跌28%至2472宗,創08年12月後新低,佔整體買賣宗數不足32%,是紀錄次低。數字反映上車盤佔市場成交比例愈來愈小,除因供應不足外,亦反映樓價上升已蔓延至這類別樓宇,事實上是連市區公屋都賣到200萬以上。
樓市是民生重要環節,上車盤缺令未上車一族失望,感覺置業夢愈來愈遠,這是民間怨氣增的原因之一。有人埋怨政府幾年前沒有遠見,當時為何不預早增加土地供應。我認為不能怪政府,2008年金融海嘯,至2009年下旬始有穩定跡象,歐美量化寬鬆令本港游資充裕,同時,港府廢除遺產稅,亦令非本地資金轉移到港以備免稅傳承給下一代。利率低企令原本「食息一族」改為持有物業,這些變化的影響都在2010年本地物業市場中反映。
上車新盤供應少,亦有人認為源於新樓盤「豪宅化」,大堂會所加上靚裝修,但這不能怪發展商,營商之道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在新政策下,未來新的賣地條款,將加入更清晰的限制,以確保達到港府預期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