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腹有詩書氣自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09]     我要評論

青 絲

 黃庭堅有兩段很著名的讀書論,一是「人胸中久不用古人澆灌之,則俗塵生其間,照鏡覺面貌可憎,語言亦無味也」;另一是「子弟諸病皆可醫,惟俗不可醫,余謂神仙不讀書,亦是一個俗漢」。道出了世間的村野鄙夫,俗流惡客,言語舉止之所以令人難以忍受,乃是不讀書的緣故。而且這種俗,並不因為身份地位的提高而自動改變,即使羽化登仙,位列神界,如果不讀書明理,也依然難脫塵世的庸俗之氣。

 與黃庭堅半師半友的蘇軾,也有相同的論調,他在《和董傳留別》一詩中云:「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認為讀書除了能夠獲得知識,還有陶養君子的功能。這種通過詩書涵養得來的溫雅氣質,沖淡閒遠,卻又英偉出眾,即使只是身穿粗布衣衫也是掩蓋不住。

 東漢之初,王充作有《論衡》一書,因書中語多偏激,與當時的儒家正統思想背道而馳,被時人視為「異書」,並未廣泛流行。數十年後,蔡邕在江東偶獲一本《論衡》,覺得書中意旨中理者多,就私下裡熟讀把玩,準備作為麈拂清論時的談資。後來蔡邕回到京都洛陽,過去的朋友都覺得他談吐不凡,氣質優雅,頗有古人的風範,仿似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於是偷偷搜查他的房間,從帳中找到一部《論衡》,這才知道蔡邕氣質談吐的改變,乃為以書籍涵養的結果。

 三國時期,名士王朗被任命為會稽太守,於任上得到一本《論衡》,愛不釋手,反覆玩味體會書中所含的精義。後來,友人都覺得他談吐俊逸,不同於流俗,氣質風度也是恢宏不凡,為之心折。有人猜測其中原因,說:「如果王朗不是遇到了名師,就一定是讀了奇書。」向王朗求證,果然是因為讀書之故。

 不過,也不是只要讀了詩書就能「氣自華」,其過程也極為關鍵。如果讀書的目的只是為了要一個結果,省卻了熟讀深思的過程,效果也未必見佳。《讀書止觀錄》曰:「讀書須養得心事靜帖帖地安穩快樂,以我為主書為役,方有入處。不然,馳騖於書與馳騖於聲色、貨利無差別。」意為讀書要有平和的心態,以沉潛漸漬、慢慢提高學力為樂事。且要以自我為主,去支配書本,才能有更好的吸收。如果讀書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與追逐貨物財利並沒有什麼區別。

 應當說,讀書並不只是一種行為或目的,它是集合了個人人生閱歷、生活積澱的一種融合體驗,其過程與結果一樣重要。因為這涉及到一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人格意識以及情感想像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而溫文儒雅、超脫塵俗的書卷氣則是內在涵養的一種外延。換言之,「腹有詩書」與「氣自華」並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而是互為表裡,相互為用。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跟隨詩人去遊春 (2011-03-09) (圖)
古今講台:三個和尚有水吃 (2011-03-09)
亦有可聞:腹有詩書氣自華 (2011-03-09)
豆棚閒話:慢 (2011-03-09) (圖)
生活點滴:生日與妻去釣魚 (2011-03-09) (圖)
生活點滴:下午的蛋撻 (2011-03-08) (圖)
豆棚閒話:冷眼觀「作秀」 (2011-03-08) (圖)
古典瞬間:受煎熬的宋國人 (2011-03-08)
歷史與空間:黃新波畫筆下的香港 (2011-03-08) (圖)
歷史與空間:「不笑不話不成世界」 (2011-03-05) (圖)
豆棚閒話:嗜好 (2011-03-05)
文化觀察:《飛虎隊》與《敢死隊》 (2011-03-05)
熱點詞評 (2011-03-05)
歷史與空間:傾聽多種意見 (2011-03-02) (圖)
古今講台:兔子不會跑輸烏龜 (2011-03-02)
亦有可聞:以書益智 (2011-03-02)
豆棚閒話:生命中的樂事 (2011-03-02) (圖)
生活點滴:採蘑菇的日子 (2011-03-02) (圖)
詞話詩說:I LOVE HK (2011-03-01)
豆棚閒話:打噴嚏這件事 (2011-03-0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