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民主黨愈趨激進的路線不但未能爭取中間選民支持,也未如願取得反對派的領導權,反而暴露其動員無力、策略無方、漠視主流民意的弊病。遊行人數一次低於一次,最近甚至只有百多人參加;對曾俊華提出「不信任動議」得不到社會響應;堅持否決修訂後的預算案更引發市民不滿,電台烽煙節目、社會輿論把民主黨批得體無完膚,種種跡象已說明民主黨行動不得民心。民主黨要繼續與社民連等鬥激鬥衝,將市民的利益置之不理,最終肯定要在選舉上付出代價。
反對派在預算案一役失盡民心,先是前言不對後語,既建議政府不要派糖,之後就倒轉槍頭窮追猛打,違反了政治倫理;其後政府大手派錢,民意轉變,反對派又一意孤行反對,與民意相違;繼而要發動馬尼拉式的遊行示威,並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提出「不信任動議」,製造政治動盪。反對派近期屢屢逆民意而行,引發了社會各界的不滿及反感,就是反對派內部也不敢企得太前,民協馮檢基已經為支持預算案開出條件,相信其他立場較溫和的反對派也會有所讓步,以免在選舉上成為對手攻擊點。然而,過去被視為溫和反對派的民主黨仍沒有退讓之意,立場甚至比社民連、公民黨更加激進,確實令人費解。
民主黨前言不對後語違反政治倫理
過去,民主黨在預算案討論中大方向雖然與反對派同一陣線,但在具體建議上基本都能做到實事求是,從政策本身出發,不會部分政治掛帥,所以當局一直樂於與民主黨交換意見。然而,民主黨這次取態令當局大出意料,在與曾俊華會面時,民主黨堅持不應「派糖」,因為會刺激通脹,採取以往寬免差餉、寬免公屋租金、綜援出雙糧等紓困措施已經足夠,政府應將資源投放在社會福利上,席間民主黨更提出發行通脹債券建議。及後預算案出台,不少建議都與民主黨提出的相同,但民主黨卻突然選擇性失憶,對於自身提出的建議一句不提,反而拿著政府「派糖」力度不足大做文章,要否決預算案,要曾俊華下台。
民主黨前言不對後語有兩個可能性:一是民主黨故意設局陷害政府,但這個分析不易令人信服,原因是民主黨的政治謀略沒有這麼厲害,而且這些建議與民主黨過去提出的幾乎一模一樣,故意設局可信性不大。二是因民意轉變而掉轉槍頭。事實上政府注資強積金之議確實令不少市民感到不滿,民主黨看到民意反彈,認為有機可乘於是乘勢圍攻,大抽政治油水,這個分析應較為合理。不過,民主黨既然是如此重視民意,那政府大幅修訂預算案後,民意立即轉向,民主黨理應順從民意支持方案,但為什麼又要繼續反對,更將對抗措施升級呢?
很明顯,民主黨的舉動都是為了選舉。舉凡任何的選舉策略都不出兩大範疇,一是如何保住基本盤、二是爭取中間選民。民主黨愈走愈激的原因,首先就是要保住反對派的基本盤,特別是在社民連、黃毓民等人的狙擊下,民主黨的基本盤有「鬆動」的跡象,民主黨必須以通過一場硬役向反對派支持者顯示自身的立場及實力,以顯示他們比社民連等更加堅定,比公民黨更有領軍之才,他們才是反對派的龍頭。所以在預算案一役,社民連的梁國雄及人民力量黃毓民等都不過擲擲東西,亂罵幾句就了事,公民黨只是例行公事般搞了一兩場「微型」遊行及論壇,唯獨民主黨擺出一副全面「開戰」姿態,每周示威遊行,更在沒有理據、違反民意下對曾俊華提出「不信任動議」,民主黨的姿態明顯不是談判,而是要發動政治對抗,將曾俊華拉下台。
反預算案一為選舉二為搶佔龍頭
同時,民主黨也期望通過反預算案的抗爭,重新掌握反對派的領導權。社民連分裂後聲勢大減,黃毓民剛在台灣為人民力量籌錢,但一班散兵游勇要組織起來並非一時三刻可成;公民黨在「五區公投」後已喪了膽,加上剛經過換屆黨爭一役,黨內的裂痕也需要時間彌合;民協、職工盟左右不了大局,反對派現在正處於各自為戰的情況,正為民主黨重掌大局提供了契機。何俊仁等希望藉一場全港性的政治行動,營造民主黨反對派共主的地位,於是一力承擔走在最前,更率先提出要拉曾俊華下台的戰略,炮火之猛烈令黃毓民、社民連也自嘆不如。這正是由於要奪回反對派的領軍地位所致。
現在看來,民主黨愈趨激進的路線不但未能爭取中間選民支持,也未如願取得反對派的領導權,反而暴露其動員無力、策略無方、漠視主流民意的弊病。遊行人數一次低於一次,最近甚至只有百多人參加;對曾俊華提出「不信任動議」得不到社會響應;堅持否決修訂後的預算案更引發市民不滿,電台烽煙節目、社會輿論把民主黨批得體無完膚,種種跡象已說明民主黨行動不得民心。更令其沮喪的是,公民黨、民協、職工盟等反對派政黨對民主黨的動員愛理不理,敷衍了事,根本沒有全力動員,社民連、黃毓民等在後面放箭偷笑,更凸顯民主黨進退失據,一事無成。民主黨要繼續與社民連等鬥激鬥衝,將市民的利益置之不理,最終肯定要在選舉上付出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