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2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揚清激濁:應將「十二五」支持轉化為動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02]     我要評論

楊孫西

 在不久前閉幕的「兩會」記者會上,溫家寶總理對香港問題特別是列入國家「十二五」計劃事宜,作出了回應,反映了中央對香港形勢的看法。眾所周知,中央始終堅持「一國兩制」的方針,認真執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嚴格遵守基本法。顯而易見,這次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把港澳單獨列為一章,不僅是應兩個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各界人士的要求,亦是對港澳長期發展的支持和協助,中央的規劃絕不會代替香港的自身規劃。結合香港最近發生的事情,確有發人深省之處。

香港決不可能「被規劃」

 首先,我們應先了解一下國家的「十二五」規劃的由來與產生的背景。國家是從1953年開始制以五年一個時間段來做國家的中短期規劃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們就簡稱為「一五」。而2006-2010年這個時間段剛好是我們國家提出來的「五年計劃」的第11個,所以我們也就叫他做「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簡稱就叫「十一五」。「十二五」也就是第十二個五年計劃,它的時間段就是:2011-2015年。「十二五」規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二五」規劃的起止時間為2011-2015年。規劃編制工作大體包括前期調研、編制起草、論證銜接、審批發佈四個階段。在制定程式上,各部委省市區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領域、本地區的規劃統一匯總到國務院,編制全國的「十二五」規劃,再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上討論建議稿,而後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國兩會上審議通過並付諸實施。

 其次,我們來看看香港的城市規劃編制與審批。香港的發展策略由規劃署的專門小組,策略規劃組負責編制。全港發展策略的研究程式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訂立一套主要目的,作為制訂策略及根據各項考核準則評審策略的基礎。下一階段是制訂多項發展方案/選擇和作出評審;各類用地的發展策略和全港發展策略的選擇,將根據正規劃、環境、運輸及經濟方面所訂的各項目標進行評審。第三階段則是訂出改進選擇及分析其成效,然後找出不同改進方案的共同組成部分,以制定最可取的策略。特區政府在每一階段都會徵詢民意。應該看到,國家制定的「十二五」規劃支持香港培育新興產業,促進深化粵港澳合作,都需要特區政府制定出長遠科學的發展規劃,才能把握商機,將「十二五」規劃對香港的支持轉化為發展的動力。由此可見,香港決不可能「被規劃」。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方面具有不少優勢,如背靠祖國、市場經濟體系、資金自由出入、貨幣自由兌換、法治基礎和資訊自由等,因而可推出一些更有力、具體和切實可行的措施,例如吸引有在中國投資的世界五百強企業來港上市,以保持香港的競爭力,鞏固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業界人士認為,「十二五」和今後二十年,就是要發揮香港服務業的優勢,帶動我們整個中國的服務業有一個快速的增長。目前,美國金融產業有兩萬多億美元,而內地只有八百多億美元。所以,首先要發揮香港的優勢,幫助大陸把金融產業做大做強。今後二十年,金融產業總規模應當趕上和超過美國。

發揮優勢加強與內地合作

 「十二五」期間,在人民幣「走出去」、人民幣國際化方面,香港可以發揮獨特的作用,成為人民幣最大的海外結算中心。現在美元大量貶值,美聯儲向美元注水,那麼這個機會正好是人民幣國際化最好的機遇。在香港這個地方,港幣和美元是掛u的,可以自由兌換的;而人民幣和港幣也是可以自由兌換的。這樣人民幣可以通過香港走到全世界去。如果能夠做到這一條,香港對人民幣的國際化,將作出獨特的貢獻。其次,就是在粵港澳的合作中,香港須發揮龍頭作用,用十年到二十年時間,使珠三角周邊的城市群,形成同城化和一體化。倘若用高速鐵路連接起來,加上生產要素優化配置,那麼有可能使珠江口東岸這五個城市,變成全世界的經濟增長極;我們的GDP總量有可能達到兩萬億美元。同時,香港可借助自身在法律制度、配套服務以及國際網路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向產業高端發展,發展成為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和國際物流管理中心。

應盡快制定長遠發展規劃

 在兩會閉幕的記者會上,溫家寶總理就明確提到,香港要注意三件事情:第一,要有一個長遠的、科學的發展規劃;第二,要重視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第三,要努力改善民生。溫總理把「要有一個長遠的、科學的發展規劃」放在香港要注意的首件大事,可見其重要性和緊迫性。日前,香港財政預算案引起的連串風波,已說明無論是香港經濟的發展,還是深層次矛盾的解決和民生的改善,都不能再停留在「無長遠的發展規劃」的管治模式中。須知,香港不可能實行高稅制,而社會福利對經濟增長的依賴日深,如果經濟增長所帶來的收入無法帶來社會保障,這就有可能使將來的社會福利缺乏堅實的財政根基而陷入困境。

 多年來,香港特區政府在制定發展規劃方面,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可惜見效甚微。筆者認為,主要是不太切合社會實際,且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六大產業」提出已多時,但恐難以落到實處。特區政府確須轉變觀念,真正改進推動經濟發展的施政之道。當前,最重要的應是如何根據香港的社會實際情況,制訂可行的長遠發展規劃。香港能否把握「十二五」商機,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取得真正的發展,還是要靠港人共同努力。

相關新聞
揚清激濁:應將「十二五」支持轉化為動力 (2011-04-02)
慎對核災保港金融穩定 (2011-04-02)
世紀風雲:日本核輻射:部分國民何以自亂? (2011-04-02)
反對港鐵加價並非「輸打贏要」 (2011-04-02)
再議養老金「錢從何來」 (2011-04-02)
政經人語:新舊丐幫鬥激搶鏡搶選票 (2011-04-01)
廿四味:反對派逆民意遊行 必遭中產反對 (2011-04-01)
「八十後」宜反思自勵 (2011-04-01)
利比亞局勢發展分析 (2011-04-01)
從保障基層勞工權益看「飯鐘錢」 (2011-04-01)
中國尋求改革新共識 (2011-04-01)
縱論香港:香港需要借鑒內地經驗 (2011-03-31)
廿四味:反對派操弄「全民保障」打錯算盤 (2011-03-31)
對伊斯蘭文明的第三次侵略戰爭 (2011-03-31)
反對派空喊口號不切實際 (2011-03-31)
西方走廊:奧巴馬忐忑心虛越辯越黑 (2011-03-31)
民筆聊生:盡快堵塞最低工資法例的漏洞 (2011-03-31)
杜絕議員過激行為 (2011-03-31)
來論:反對派縱容議會暴力須向公眾交代 (2011-03-30)
廿四味:港人應認識國情 (2011-03-3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