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來鴻:范公祠裡思范公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范仲淹。 網上圖片

朱文興

 范仲淹的大名,自從四十九年前我在高中語文課本上讀了《岳陽樓記》後便一直銘記在心,只是對他的生平並未留心關注,更沒去想他與山東有什麼淵源關係。清明前到鄒平遊覽了范公祠,才得知范仲淹原來是齊魯大地的乳汁哺育長大的。

范公祠位於鄒平長山鎮孝婦河南岸。從濟南乘汽車沿濟青高速公路東行一個小時,見周村出口下,十來分鐘就可到達。

范公祠初建於宋治平二年即公元1065年。祠門口那棵樹幹呈丫字形、曾經中空但至今依然枝繁葉茂的千年宋槐,彷彿就是范仲淹當年植根於齊魯大地的一個見證。

聽著導遊的講解,看著祠內的碑文、壁畫,范仲淹少年時期在山東的形象在我腦海中鮮活起來。

范仲淹的身世十分坎坷:傳說他生於今河北正定縣,出世剛百日就隨家人去了蘇州。有記載說,范仲淹兩歲時,在徐州任軍事長官秘書的父親范墉就病逝了,母親謝氏改嫁給在蘇州為官的山東淄州長山縣河南村人士即今鄒平縣長山鎮范公村的朱文翰。從此,范仲淹改姓朱,取名朱說(讀悅),四歲時隨繼父和母親回到鄒平,在朱家長大成人。從此,在鄒平度過了十八年的時光。

導遊指著醴泉寺苦讀的畫面告訴我,范仲淹從小就刻苦讀書。他在附近的醴泉寺寄宿讀書時,由於繼父因病退閒在家,經濟拮据,無力保證生活費用,常常一天就只熬一碗粥,等粥涼了,劃為四塊,撒上點鹽和菜末,再滴上幾滴醋,早晚各吃兩塊,過著尋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苦生活。這就是人們常常提到的「劃粥斷齏」的故事。

過去,我只知道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學養深厚,《岳陽樓記》等許多著述如貝葉飄香,千古傳頌,或許是天賦所致。今天,站在范公祠裡才感悟到,莫非是艱苦的生活環境、刻苦的讀書生涯,砥礪了范仲淹頑強的意志、培養了他遠大的志向和深厚的學養?或是齊魯之邦的深厚文化底蘊熏陶、感染、哺育了這位千古名人?

當走到范公祠西院展室時,我被「窖金捐僧」的畫面吸引住了,導遊告訴我:范仲淹在醴泉寺讀書時,寺院的主持見他家境貧困而又讀書刻苦,便每天送他四個餅子。但他為了減輕寺院對他的施捨負擔,總是不肯吃光,把剩下的餅子放到案几上,留待第二天再吃。可是第二天餅子就不見了,他覺得很奇怪卻又找不到原因。有一天晚上,范仲淹正在埋頭讀書,忽然聽到一種奇怪的聲音,尋聲望去,原來是一隻老鼠正在拖走他的餅子。他立即追趕,見老鼠鑽進大殿前邊那棵老荊樹東邊的洞穴去了。年輕的范仲淹憑著強烈的好奇心,找來鐵金欣刨開鼠穴,看見下面有個地窖,窖裡藏著金燦燦的金子。范仲淹對黃金沒有心動,連忙取土原樣填好。幾天後的一個夜裡,那隻老鼠又出來偷吃餅子,然後鑽進荊樹西邊的洞穴裡了。范仲淹一刨,又發現了一窖白花花的銀子。他仍不為之動心,又取土照原樣填好。二十年後,醴泉寺幾乎被大火燒燬。主持老僧想請在延州抵禦西夏的龍圖閣直學士范仲淹出資重修,但到延州後,看到范仲淹雖身居高位卻仍與部下同吃同住同甘共苦,生活十分簡樸,就羞於啟齒。臨別時,范仲淹送給他一包茶葉。老僧回到醴泉寺打開茶葉包一看,裡面有范仲淹的一封親筆信,信上寫道:荊東一池金,荊西一池銀,一半修寺廟,一半濟僧人。於是,醴泉寺得以修葺,僧人的生活也有改善。

聽了這則故事,我想到,范仲淹後來身居高位仍不貪財,每到一處就給老百姓辦學校、興水利、修道路、做好事,不是偶然的;他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境界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價值觀念,不是憑空產生的。青少年時期生活環境艱苦未必是壞事,其實往往是人才成長的土壤;從小離開溫暖的家,獨立生活、刻苦讀書、修身立志,往往是人才成長的階梯;不囿於宗族姓氏,活著四海為家,接觸百姓;死後既未進范家祠堂也未進朱家祠堂,隨母葬於洛陽。這些,或許都是誕生「先憂後樂」民本思想的重要原因。

范公祠裡思范公,思想之樹常青。范仲淹「先憂後樂」的民本思想雖歷經千年,至今依然如山高水長,在華夏大地熠熠生輝,著實令人欣慰!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天災與人禍 (2011-04-12) (圖)
豆棚閒話:春末的口福 (2011-04-12) (圖)
來鴻:范公祠裡思范公 (2011-04-12) (圖)
詞話詩說:沼 氣 (2011-04-12)
歷史與空間:從激進到溫和:辛亥革命前後的蔡元培 (2011-04-09) (圖)
遊蹤:遊湖州西塞山 (2011-04-09) (圖)
文化觀察:藥 渣 (2011-04-09)
文化觀察:一位女外交官的胸針——《讀我的胸針》 (2011-04-09) (圖)
文化觀察:休閒與讀書 (2011-04-09)
歷史與空間:網上流行「謀殺體」 (2011-04-06) (圖)
古今講台:大人國 小人國 (2011-04-06)
來鴻:春雪春風伴春歌 (2011-04-06) (圖)
來鴻:清明杜鵑紅爛漫 (2011-04-06) (圖)
亦有可聞:有關六部的民謠 (2011-04-06)
歷史與空間:戲弄道德 (2011-04-05)
古典瞬間:紙錢紙馬 (2011-04-05)
來鴻:自找煩惱書店 (2011-04-05)
心靈驛站:花港深處是吾家 (2011-04-05)
歷史與空間:基督教與近代中國革命的起源──以孫中山為例 (2011-04-02) (圖)
生活點滴:蜻蜓飛過荷塘 (2011-04-0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