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雨中的池塘。 網上圖片
戴永夏
今年北方持續乾旱,這讓人想起舊時的「求雨」。
在科技落後的舊時代,人們總認為天災是神靈製造的,因此一遇天旱,各地都有向神求雨的習俗。求雨的形式多樣,規模不一。有的是民間自發,有的是官府組織;有的在鄉野祈禱,也有的是朝廷致祭。而參加者除普通百姓外,還有政府官員以至當朝天子。他們在求雨中的表現,常能顯露出其品格特點。
蘇軾:「以理服神」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蘇軾剛登上仕途,就被任命為陝西鳳翔府判官。他到任後,當地正遭受旱災,他便積極投入了抗旱。而當時抗旱的方法,只有向神靈求雨。於是他便寫了一篇禱文,向神陳明大旱給百姓帶來的危害,讓龍王明白旱天對他也沒有好處。他攜帶著這篇禱文,來到太白山上的一座道士廟中,向居住在廟前池塘裡的雨神龍王求雨,並向他宣讀禱文:
……乃者自冬徂春,雨雪不至。西民之所恃以為生者,麥禾而已。今旬不雨,即為凶歲;民食不繼,盜賊且起。豈唯守土之臣所任以為憂,亦非神之所當安坐而孰視也。聖天子在上,凡所以懷柔之禮,莫不備至。下至愚夫小民,奔走畏事者,亦豈有他哉?凡皆以為今日也。神其曷以鑒之?上以無負天子之意,下亦無失愚夫小民之望。(《 鳳翔太白山祈雨祝文》)
這次求雨後,只下了一場小雨,旱情仍未解除。於是蘇軾又到群眾中去調查求雨失靈的原因。通過調查得知,太白山神在唐朝是被封為公爵的,而宋朝皇帝又將他封為侯爵,這使他的地位降低了,對此他很不滿意,因此求雨便不靈了。為此,蘇軾立即為縣官擬了一份給皇上的奏本,請求恢復太白山神以前的爵位。然後他又與宋太守齋戒沐浴,派使者去敬告山神,已為他爭取更高的封號,並從廟前的龍池裡取回一盆「龍水」。
「龍水」未迎進城裡前,儘管天上陰雲密佈,仍未降下雨來。蘇軾又和宋太守到城裡的真興寺中禱告。在進城路上,蘇軾看見一團烏雲從他面前飄過,便從農夫手理借了個籃子,用手抓了幾把烏雲,裝進籃子裡,帶進城中,並向烏雲禱告道:
雲布多峰,日有焚空之勢;雨無破塊,人懷暍虐之憂。雖屢叩於明靈,終未懷於通感。府主舍人,存心為國,俯念輿民。燃香靄以祈禱,對龍湫而懇望。伏願明靈敷感,使雨澤以旁滋;聖化荐臻,致田疇之益濟。(《禱龍水祝文》)
禱告畢,他又和宋太守來到城外,迎接「龍水」,並把「龍水」放在臨時搭建的祭台上,隨即念了一篇祈雨文。他的誠心果然感動了「雨神」,不一會,大雨驟降,連綿數日,城鄉各地,旱情頓除。對此,百姓歡欣鼓舞,蘇軾也喜不自勝。他把後花園的亭子改名為「喜雨亭」,還寫了一篇《喜雨亭記》刻在亭子上,來紀念這件大喜事。
康熙:「修省責己」
在古代帝王中,康熙出於維護封建統治的需要,也比較關心民生。每遇大旱,他常帶頭求雨。他認為天降旱災與「人事」有關,因此求雨時除祈禱外,還「修省責己」,並通令百官,忠於職守,潔己奉公,修身反省,以減少災害的發生。
康熙元年(1662)三月三日,浙江道御使范平上奏稱:自去年十二月缺雪以來,今年一春無雨。請令禮部、順天府等衙門虔誠祈禱;嚴令大小官員實心供職,共同進行修身反省。康熙批示說:天氣久旱無雨,與百官無涉,都是因我才德粗淺、管理不當造成的,所以上天要進行懲罰。對此,我當嚴加自責。
康熙七年(1668),康熙指示吏部等衙門:近來天氣不雨,禱雨無效,大風日起,禾苗枯槁,這都是由於各級辦事機關不忠於職守,政事有錯;官員舞弊營私,任意胡為,使得積怨甚多,上干天和,才惹得老天垂降災異。因而各級官員應加倍修省,以消除災害。如有違忤,從重治罪。
康熙十年(1671)四月五日,康熙又指示刑部等衙門:近來大旱不雨,可能因在押犯人有冤枉者。請你們將在押犯人仔細清理一下,如有定罪不公的,照例減等發落。現在正進行審理的人犯,也趕快審理,該減刑的馬上減刑,該釋放的立即釋放,做到獄中無冤枉,以便順應天意。四月七日他又指示禮部:今年入夏以來,久旱不雨,農事危急。朕關心生民百姓,親身自責;也望通告百官,反省自己的錯誤,祈求甘雨普降人間。
康熙求雨的事例還有很多,在《清聖祖實錄》中,他還自我標榜說:我當政56年來,大約有50年都在求雨。一遇旱災,我就在宮中祈禱,長跪三晝夜,只吃點清淡的菜,以表達我齋戒的誠心。第四天徒步到天壇再祈禱。有時遇上風雨大作,步行回來,地上的水都漫過了鞋。後來各省的人來京講述,才知道我求雨時,全國各省都下了雨。所以說,精誠所至,天地一定會有所感應。
張宗昌:炮轟彈打
直到民國初年,人們對自然災害仍缺乏正確認識。一遇旱天,各地照舊求神祈雨。在山東,就流傳著反動軍閥張宗昌求雨的故事。
張宗昌(1881—1932)是山東掖縣(今萊州市)人,綽號「狗肉將軍」、「混世魔王」、「三不知將軍」、「五毒大將軍」等,是奉系軍閥頭目之一。1925年,他被段祺瑞政府任命為山東省督辦。在統治山東的三年時間內,他幹了許多壞事,犯下了纍纍罪行。
據《民國野史》記載,張宗昌禍魯期間,有一年大旱,百姓籲請「求雨」。作為一個胸無點墨的武夫,張一向不信這一套。然而身為一省之長,他又不能不裝裝樣子。因此他讓人在省城濟南的龍王廟設壇唸經,他要親自前往求雨。但他到了龍王廟後,既不拈香,也不祈禱,而是直奔龍王座前,伸手就扇龍王爺的耳光,邊扇邊厲聲罵道:「你不下雨,害得山東老百姓好苦啊!」罵完,又指著龍王爺的鼻子吟詩一首:
玉皇爺爺也姓張,為啥為難俺張宗昌?三天之內不下雨,先扒龍王廟,再用大炮轟你娘!
罵完打完,他便得意地登上座駕,揚長而去。周圍人看了,都驚出了一身冷汗,嚇得不敢作聲……可是龍王爺並未因此而屈服。第二天,依舊是晴空萬里無雲,毫無下雨之意。張宗昌見此更加惱火,遂命炮兵團在千佛山上安放過山炮十九尊,實彈向天空轟擊。他的本意是向老天示威,發洩心中的憤怒,沒想到卻收到了奇效!不一會,傾盆大雨從天而降,久旱的大地上溝滿河淌,旱情一掃而光。他的這一「壯舉」,在當時引起很大轟動,媒體將其稱之為「未之前聞的求雨術」。
從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同樣是向神求雨,表現出的個人品格卻很不相同:蘇軾對神曉之以理,為百姓減災不辭辛勞,充分表現了他的愛民情懷;康熙勇於從自身和官吏失誤上找原因,有其關心民瘼、重視吏治的一面,也有其虛偽的一面。因為他的「修省責己」,在很大程度上不過是「政治作秀」;至於軍閥張宗昌的表演,粗鄙野蠻,無法無天,充分暴露了他流氓惡霸的醜惡嘴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