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23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性別視野•歷史新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2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長久以來,纏足被視為傳統社會對女性身體的束縛。 網上圖片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盧嘉琪

 去年年底,筆者參加了由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舉辦,名為「性別視野中的中國歷史新貌:研究與教學經驗交流會暨語錄及書籍展覽」的活動(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十四日至二零一一年二月十日)。總共有七十多位來自兩岸三地鑽研海外歷史及性別史的專家,共同商議多項專題,包括(排名根據專題發表次序):鄧小南(政治史)、林麗月(社會經濟史)、李貞德(法律史)、葉山(軍事史、醫療史)、葉漢明(地方史)、金由美(民族史)、杜芳琴(性文化史)、呂妙芬(思想史)、陳玉女(宗教史)、盧嘉琪(物質文化史)、方秀潔(文學史)、李湜(藝術史)、劉詠聰(史學史)。討論範圍廣泛,涵蓋政治、軍事、社會、文化、藝術、民族等多個層面,致力從性別的角度去探討中國歷史的新面貌。

 大會召集人劉詠聰教授稱:「研究和教學是互相補足的」。是次大會希望各專家學者能就「研究」和「教學經驗」兩大主題,按其專長,盡情討論。更期望是次交流可就三個方向歸結出豐碩的成果:一、各專題史在加入性別視野後有什麼新內容?整體面貌有何改變?二、各專題的現有著述中涉獵多少性別議題?距離建設屬於兩性共有的歷史目標尚有多遠?三、個人教學過程中,如何努力把性別內容融會在各專題之中,進行講授?交流會雖然只有一天,但各專家已就上述三個方向作出了深入的討論,其中更有不少新知創見,值得反思。

 五四以後,解放女性的號召正好成為與父權社會抗爭的工具。從陳東原(1902─1978)起一批學者以貞節觀念來釐定女性地位下降的標準,並主張將古代女性生活分作兩個階段:先秦至隋唐五代是寬鬆的時代,而宋至清末則是嚴厲的時代。

 並由此推斷宋代是中國女性生活的轉捩點,宋代以後,女性地位下降實源於程朱理學。這種「五四婦女史觀」曾一度被視為「金科玉律」,前期女性史研究學者皆以此作為論調,並將中國女性的生命歷程描述為「受壓迫的歷史」。不過,陳東原等人身處的時代正是提倡女性解放最熾熱的年代。他們的論點或是為了配合當時女性解放的思潮而提出,又或者是純粹出於對女性的同情,但對社會的關注似乎多於對學術的關注。

 隨著性別史園地的開展,當代學者致力釐清「五四婦女史」的誤點。例如高彥頤(Dorothy Ko)於1994年出版有關閨塾師與江南才女研究的鉅著(Teachers of Inner Chambers: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th Century),當中強調必須重新審視「五四婦女史」。其後更出版有關纏足的專著中也提出傳統女性史再修正的歷史觀 (Revisionist History)。這些反思與批判令當代學者對性別史有更多的理解,明白到歷史研究與社會運動的分別,許多學者亦早已擺脫了舊說。近數十年來,性別史在歷史研究的領域中已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在許多前輩學者的努力下,性別史研究不再只為「婦女發聲」,亦已擺脫「五四婦女史觀」的陳腔濫調,走向更多元化內容的擴展。從「在歷史中發現女性」的女性史討論,到客觀全面地探討兩性互動的性別史,直到今天學界所提倡以性別視野重寫舊有的中國歷史內容,性別史研究確實豐富了歷史學的內涵,呈現出多樣化的新貌。

 學者關注到明年開展的香港中學學制改革中,新高中課程將加入女性史的專題。但縱觀整個新的課程設計,仍不脫「五四婦女史觀」的限制。學生仍要接受保守的性別史知識,這造成專門研究與中學教學的落差。林麗月教授(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對此分享了台灣的經驗。她認為,因應社會制度、政治取向,台灣的課程改革往往成為政治新聞,而不是學術新聞。而編制課綱的學者大多是某一斷代史的專家,而非性別史的研究專家,故未能完全將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收進中學課程,這樣,在所難免會有研究與教學的落差。然而,中學課程中的歷史科,強調的並非是學生的研究能力,而是史料探索及思考能力。歷史面貌的複雜性可通過性別視野去探討。例如舊有說法「女性受壓迫,男性壓迫女性」,只是語言上的解釋,但通過不同史料的呈現、評量和討論,學生可以建立出新思維,這就符合中學教學的基本目標。

 到底我們如何以性別視野探討中國歷史新面貌?最後總結部分,李伯重教授(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正好提出了具體的例子。長久以來,纏足被視為傳統社會對女性身體的束縛,但李教授認為如能結合統計學或其他方法作考量,或許會有新發現。他根據一項統計指出,江浙地區纏足女性數量極多,其次為雲南。這一般理解為江浙地區經濟富庶、文化水平較高,所以女性受到禮制的規範下,纏足人數亦相對較多。雲南比江浙地區落後,少數民族佔大多數,對女性規範未必如江浙地區般嚴謹,但為何仍有如此多的女性纏足呢?假如仍持著「纏足是傳統社會對女性身體的束縛」這個觀點去考量,實在百思不得其解。但若從移民史、民族關係等方面考察,則發現雲南的移民人口有很多是來自文化水平較高的地區,他們將原居地的生活習慣和禮俗都帶到移居地,所以纏足之習慣亦於雲南地區「落地生根」。這個推斷不單是性別史的成果,也是移民史、民族、社會文化史的考察成果。

 主辦單位與浸大圖書館合辦了一個「語錄及書籍展覽」,主要展示以性別視野結構中國歷史新貌的專家論述及有關性別史書籍的展覽。希望藉此重溫專家名言,窺探性別史研究之發展歷程。交流會暨語錄及書籍展覽雖已完滿結束,本文亦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盡錄,如欲重溫,請瀏覽有關活動網站:http://www.hkbu.edu.hk/~histweb/genderlens/。(本文由城大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性別視野•歷史新貌 (2011-04-23) (圖)
開卷有益:文藝復興:喚醒歐洲的花朵 (2011-04-23) (圖)
文化觀察:林黛玉之歎 (2011-04-23)
文化觀察:口頭禪 (2011-04-23)
文訊:「閱讀.經典」講座系列第一講 (2011-04-23) (圖)
歷史與空間:「革命尚未成功」 (2011-04-20) (圖)
古今講台:篆刻是獨特藝術 (2011-04-20)
亦有可聞:清代的麻醉詐騙案 (2011-04-20)
生活點滴:鄰居老王 (2011-04-20) (圖)
豆棚閒話:演講與殺人 (2011-04-20) (圖)
歷史與空間:走進「民國之門」(下) (2011-04-19) (圖)
生活點滴:在悉尼吃海鮮 (2011-04-19) (圖)
古典瞬間:郭氏和虢國之亡 (2011-04-19)
來鴻:寂靜的戲台 (2011-04-19) (圖)
豆棚閒話:都市報流行編故事 (2011-04-19)
歷史與空間:商務印書館與20世紀20年代新文學中心的南移 (2011-04-16) (圖)
豆棚閒話:褲襠裡的虱子 (2011-04-16)
文化觀察:大雅能容物 文章不染塵 (2011-04-16) (圖)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4-16) (圖)
歷史與空間:走進「民國之門」(上) (2011-04-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