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1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典瞬間:郭氏和虢國之亡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19]     我要評論

龔敏迪

 按照《公羊傳》的說法:「虢謂之郭,聲之轉也。」古代郭和虢是可以通用的。但「郭氏之墟」的郭,和虢國卻是不同兩個諸侯國。西漢劉向的《新序》說:「昔者,齊桓公出遊於野,見亡國故城郭氏之墟。問於野人曰:『是為何墟?』野人曰:『是為郭氏之墟。』」《元和姓纂》所說:「周文王季弟虢叔,受封於虢,或曰郭公。」這個郭公的虢國,則晚於郭氏之國。顏師古在注史遊的《急救篇》時說:「齊有郭氏之墟,蓋古國,齊滅之。」虢國,則是後來被晉文公滅掉的。

 有趣的是,齊桓公對自己國家的歷史並不清楚,所以他還接下去問那個「野人」說:郭氏之城怎麼會變成廢墟的?回答是:郭氏統治者喜歡善良有能力的人而討厭惡人。這就讓齊桓公迷惑了,這不是很好嗎?怎麼反而使國家敗落了呢?那人的解釋是:雖然喜歡善良的能人,卻不能採用親近他們,採用他們的意見;討厭惡人,卻不能遠離他們。所以最後給國家帶來了災難。於是齊桓公回去把這件事告訴了管仲,管仲就問他:「其人為誰?」齊桓公說:「不知也。」管仲就問他:你這樣做,不是和郭氏一樣嗎?於是齊桓公把那人找來,給予了他獎勵。

 被晉文公所滅的虢國的國君就更糟糕了,賈誼在《新書》中,總結虢國的滅亡的主要原因是:虢國國君驕恣自伐。說他:「諂諛親貴,諫臣誅逐,政治糗亂,國人不服。」晉國的軍隊打來時,虢國人當然就不願意賣命了。棄城而逃的虢君口渴了,車夫給了他清酒;餓了,車夫給他好吃的。虢君不禁高興起來,問道:到了這種地步,怎麼還有這麼多吃喝的?車夫說:「儲之久矣。」這就不免又讓他覺得奇怪了,問道:「何故儲之?」回答是:「為君出亡而道飢渴也。」難道事先就知道會如此下場嗎?那麼:「知之何以不諫? 」於是車夫講了實話:「君好諂諛而惡至言,臣願諫,恐先虢亡。」早說了,恐怕早就沒命了!但他至此還不覺悟,還要對車夫「作色而怒」!車夫見勢不妙,立即改口幫他分析說:「君之所以亡者,以大賢也。」既然大賢,怎麼反而亡了國呢?車夫繼續說:「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君。君子獨賢也,故亡。」這才讓他又高興起來,還感歎道:「嗟乎!賢固若是苦耶?」可憐他死到臨頭,還要聽諂諛之言,最後落得了一個「遂餓死,為禽獸食」的結果。

 而作為勝利者的晉文公,也在思考虢國亡國的原因,一天,他在虢國故地問一個老人:「虢之為虢久矣,子處此故矣,虢亡其有說乎?」回答是:虢君既無決斷,又不能用人,這就是他亡國的原因。

 晉文公回去時,把這事告訴了遇到的大夫趙衰,和管仲一樣,趙衰問他:「今其人安在?」晉文公說:「吾不與之來也。」趙衰說:「古之君子,聽其言而用其人,今之君子,聽其言而棄其身,哀哉!晉國之憂也。」於是,晉文公也找到那個老人,給了他獎勵。而齊桓公和晉文公都因為善於採納別人的意見,後來都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到了東漢時,桓譚的《新論》中,對郭氏亡於「善善而惡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說:「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的結果是:「彼善人知其貴己而不用,則怨之;惡人見其賤己而不好,則仇之。夫與善人為怨、惡人為仇,欲毋亡得乎?」雖然看重善人,卻敬而遠之,不讓他們發揮作用,自然不是隱退就是跑到別處去了,他們看到政治成了幾個惡棍在一起做的遊戲,當然不願意參與其間;惡人知道自己終究是被鄙視的,他們深知:自己只不過是一時得到了做壞事的許可,那麼還有什麼顧忌?

 曹操就說過:「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以為即便是惡人,只要在某一方面有長處就行。而那些本來不可能有資格擔當重任的人,一旦有了權力,自然是小人得志無所不用其極了。然而,他們的無原則,無所顧忌,雖然看似可以像奴才那樣易於使喚、利用,但最終的失控卻也是難以避免的。因為這是一筆需要不斷追加投入的交易,最後總是超出了最保守的預算。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走進「民國之門」(下) (2011-04-19) (圖)
生活點滴:在悉尼吃海鮮 (2011-04-19) (圖)
古典瞬間:郭氏和虢國之亡 (2011-04-19)
來鴻:寂靜的戲台 (2011-04-19) (圖)
豆棚閒話:都市報流行編故事 (2011-04-19)
歷史與空間:商務印書館與20世紀20年代新文學中心的南移 (2011-04-16) (圖)
豆棚閒話:褲襠裡的虱子 (2011-04-16)
文化觀察:大雅能容物 文章不染塵 (2011-04-16) (圖)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4-16) (圖)
歷史與空間:走進「民國之門」(上) (2011-04-13)
亦有可聞:腐敗的宴飲之樂 (2011-04-13)
古今講台:古戰場所思 (2011-04-13)
來鴻:魚眼 (2011-04-13) (圖)
詩情 (2011-04-13)
歷史與空間:天災與人禍 (2011-04-12) (圖)
豆棚閒話:春末的口福 (2011-04-12) (圖)
來鴻:范公祠裡思范公 (2011-04-12) (圖)
詞話詩說:沼 氣 (2011-04-12)
歷史與空間:從激進到溫和:辛亥革命前後的蔡元培 (2011-04-09) (圖)
遊蹤:遊湖州西塞山 (2011-04-0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