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今講台:篆刻與文字、書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27]     我要評論

吳羊璧

 中國的文字,發展歷程大致有幾個階段。先有篆書(秦代,此前有甲骨文、石鼓文等,在這裡為了方便,都列在篆書裡面)、隸書(漢代)、草書(晉唐),以及現在通用的楷書(晉唐以後)。

 刻章,其實用甚麼書體都可以。現在你去中環那裡刻一枚公司的印章,往往就用楷書,方便,一目了然。不過,作為藝術品,人們喜歡用篆書。

 篆書進展為隸書、楷書,其實有一種實用的要求在推動。篆書的結構仍然與象形文字接近,寫一個字,好像仍然在畫一幅小圖。例如「鳥」、「魚」都是「鳥」「魚」的圖案,鳥字有頭有羽毛有爪,魚字有頭有鱗有尾。這樣書寫起來沒有法子快。人類使用文字越多,就越有簡化的要求。隸書就改變了弧形(繪圖式)的線條,改為直線(橫或直),寫起來快多了。隸書仍然講究線條的變化(蠶頭燕尾),還得放慢來寫,到了草書、楷書,用筆就自由得多了。

 在這些不同字體中,用來刻印,要藝術化,很自然是採用篆書,彎彎曲曲的弧線,接近象形的結構,都容易構成一枚形象美麗的圖章。

 漢代銅印用篆書,是必然的事。那時小篆已經成熟(秦始皇統一文字,由李斯整理出一套標準寫法),別的字體還未出現,不可能用別的字。後來採用石質印章,篆刻家採用篆書也是自然而然,篆書本身就從象形中來,孤形線條是繪畫式的。篆刻採用篆書,還是銜接了古代的文字美。

 所以,篆刻,是上接中國古文字,說明這種非物質文明之古。

 中國篆刻之所以是中國的獨特文化遺產,我想歸納一下,列為若干條:

 第一,篆刻直接承接了中國古文字之美。

 第二,中國文字的歷史很長,篆刻所承接的源流就是那麼長遠。從根子上說是中國特色,很古。

 第三,中國文字本身衍生了書法藝術,篆刻家往往也是書法家,有書法藝術的深厚土壤,使得篆刻本身就有很直接的藝術基礎。

 第四,中國最早有文字的時候,紙還沒有產生,當時重要的文字主要是刻在甲骨上、刻在石上。在刻石上追求藝術美,也是一個傳統。篆刻家在篆刻上施展造型、構圖、運刀、刻鑿之美,都有豐富的傳統。

 第五,篆刻發展起來之後,又產生了多方面的實用價值。收藏家對心愛的藏品蓋上印章以表達自己的歡悅;重要書畫文物上所蓋的歷代收藏家印可以考證作品流傳的經過,考證作品的真偽。這些作用,都是普通印章所不能有的。有非常獨特的中國特色。

 第六,篆刻本身具有自己的藝術特色,是篆刻家、藝術家的廣闊天地。在這方面,有許多歷代名家,說明它自成一門藝術。

 第七,篆刻藝術流泛受到喜愛,外國人不很精通中國文字的,見到有這樣一枚印章,用美麗的硃砂印泥印在書畫上,也覺得欣賞。使用中國文字的日本、韓國,也把篆刻藝術接過去,刻印也產生了名家。

 最後,附帶說一說,用作刻印的石,也成為一門特殊的藝術品,因為許多印石之美,可以比玉。出名的如「雞血紅」,石質上有殷紅的斑塊。因為價值高,有人用科技方法偽造。又如田黃,那種滋潤晶瑩的黃色,也令人歎賞。又有的是純淨半通透的白色,就如白玉。在印石方面,把美麗的印石加工,作出精巧的雕刻品,也自成藝術。

 篆刻藝術,有足夠的理由成為中國人類文化遺產。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尋了個不是」 (2011-04-27) (圖)
古今講台:篆刻與文字、書法 (2011-04-27)
古典瞬間:貶到崖城的兩個宰相 (2011-04-27)
豆棚閒話:轉 身 (2011-04-27)
亦有可聞:又逢「兔年」說兔事 (2011-04-27) (圖)
歷史與空間:官員「求雨」中的品格顯露 (2011-04-26) (圖)
心靈驛站:平安夜 (2011-04-26) (圖)
古典瞬間:書如智友 (2011-04-26) (圖)
詞話詩說:我們的胡士托 (2011-04-26)
〈我們的胡士托〉 (2011-04-26)
歷史與空間:性別視野•歷史新貌 (2011-04-23) (圖)
開卷有益:文藝復興:喚醒歐洲的花朵 (2011-04-23) (圖)
文化觀察:林黛玉之歎 (2011-04-23)
文化觀察:口頭禪 (2011-04-23)
文訊:「閱讀.經典」講座系列第一講 (2011-04-23) (圖)
歷史與空間:「革命尚未成功」 (2011-04-20) (圖)
古今講台:篆刻是獨特藝術 (2011-04-20)
亦有可聞:清代的麻醉詐騙案 (2011-04-20)
生活點滴:鄰居老王 (2011-04-20) (圖)
豆棚閒話:演講與殺人 (2011-04-2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