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又逢「兔年」說兔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2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廖楚強

 今年是中國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第一年,正逢中國農曆生肖的「兔年」。兔子是善於跳躍的活潑的小動物,而兔子跳躍的特點是「先蹲後跳」。這個「蹲」是跳躍之前的一種準備,保證跳躍成功。這是合乎科學規律的動物生理現象。而我們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應該像兔子的跳躍一樣,要充分積蓄實力,以科學發展的思維,實事求是的向前跨越跳躍。切不可以浮躁的心理盲目發展。這一點高層領導已經向全國各地提出警示:在「十二五」開局的第一年,地方政府切不可盲目的鋪開攤子。這是針對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大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盲目的擴大城市規劃,互相攀比,爭建「國際大都市」,而出現的新版「大躍進」。是非常重要的指導思想。

 在遠古時代,人們就喜歡用兔子來象徵喜慶吉祥的獻禮。而在現代,人們常用兔子作為形象化擬人化的教材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愛兔之心,古今相同。在中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竹書紀年》記載「周宣王三十年(西元前789年),有兔舞於鎬京(西安)。」這是二千七百多年前的事,也許當時的兔子尚未馴化,一群野兔突然跑到西周的首都來跳躍,於是引起了人們極大興趣,以至將此事記錄在「國史」之中。從此以後,兔子更被當作「祭祀宗廟之禮」(《禮記.曲禮》),而且歷代史書上也有不少向「君王」獻兔的紀錄。

 在充滿著爭奪競爭,捕食角逐的自然界中,像兔子這樣的弱小動物,竟然能夠躲過狼狗一類兇殘野獸的吞噬,使自己的族類免於滅絕,而且不斷發展。這首先就是依靠兔子本身具備一種勤勞機靈的特徵「狡兔有三窟」,這是一種深謀遠算的比喻。這種「三窟」,也是一種善於保護自己的本領。要在一個生存競爭的地球村裡求生存,是要學一點兔子的本領。回顧一下幾億年來的生物進化史,人們已經發現許多龐然大物,曾經稱霸地球的野獸,如恐龍之類的巨型動物,如今只留下一堆堆的化石,僅供考古學家研究之用了。而像兔子這樣弱小的動物,反而延續不斷地活躍在這個地球上。如此看來,勝敗優劣,不是取決於軀殼的大小,力量的強弱;更主要的是取決於有沒有機智、勤奮、進取之心的素質。現在地球上的一些大動物,如獅、象、老虎等等,都在瀕臨絕種的危險境地,但像兔子這一類的弱小動物,卻是生命力很強,在地球上長存不滅。這種現象正好引起人們的一種哲理性的思維啟發,那就是中國先賢給我們遺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產:以小勝大,以弱制強,以柔克剛。縱觀歷史上一些超級的霸權大國,其霸權地位都不是永恆的。如十九世紀的時候,英國是世界上超級霸權大國,但到了二十世紀的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這個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便很快地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國了。但是美國的霸權地位還能維持多久呢?世人已經開始用懷疑的眼光來觀察美國了。反思我們正在崛起的中國,國力空前強大。但我們不應該使自己成為未來的超級霸權大國。我們還應該虛心地承認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的廣大人民,廣大農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們應該立足於民,「以人為本」,我們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構成兔子的優良素質,還有許多特點。首先,兔子的耳朵特別長,資訊特別靈。在山林之中,遠處有什麼動靜,兔子很快就能聽到,立即採取因應措施。其次,兔子的眼睛突出,炯炯有神,這正是兔子眼光銳敏,善於觀察的表現,任憑狼狗怎樣偽善,兔子也能看透看清。其三,兔子的後肢長前肢短,這就是善於跳躍,動作靈活的生理優勢。因此,不管把兔子放逐到什麼地方,牠都能夠適應環境,生存下來。「兔饑食山林,兔渴飲川澤,與人不瑕疵,焉用苦求索?」這是宋秦觀《放兔行》中的詩句,算是寫出了兔子又一種可貴的精神。

 值此「十二五」開局的第一年,欣逢新世紀第一個「兔年」,我們都要以百倍的信心,滿懷豪情壯志,去創造新的輝煌。但也要學一點「兔子」的本領,腳踏實地的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並且順便重提改革開放初期,鄧公提出的一句至理名言:「摸著石頭過河」。因為這句話現在仍然閃耀著思想的光輝!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尋了個不是」 (2011-04-27) (圖)
古今講台:篆刻與文字、書法 (2011-04-27)
古典瞬間:貶到崖城的兩個宰相 (2011-04-27)
豆棚閒話:轉 身 (2011-04-27)
亦有可聞:又逢「兔年」說兔事 (2011-04-27) (圖)
歷史與空間:官員「求雨」中的品格顯露 (2011-04-26) (圖)
心靈驛站:平安夜 (2011-04-26) (圖)
古典瞬間:書如智友 (2011-04-26) (圖)
詞話詩說:我們的胡士托 (2011-04-26)
〈我們的胡士托〉 (2011-04-26)
歷史與空間:性別視野•歷史新貌 (2011-04-23) (圖)
開卷有益:文藝復興:喚醒歐洲的花朵 (2011-04-23) (圖)
文化觀察:林黛玉之歎 (2011-04-23)
文化觀察:口頭禪 (2011-04-23)
文訊:「閱讀.經典」講座系列第一講 (2011-04-23) (圖)
歷史與空間:「革命尚未成功」 (2011-04-20) (圖)
古今講台:篆刻是獨特藝術 (2011-04-20)
亦有可聞:清代的麻醉詐騙案 (2011-04-20)
生活點滴:鄰居老王 (2011-04-20) (圖)
豆棚閒話:演講與殺人 (2011-04-2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