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龍聲飛揚:「反地產霸權」屬誤導 推進社會流動是關鍵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27]     我要評論

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主席

 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在接受傳媒專訪中坦言,香港沒有所謂的「地產霸權」,他又希望「不滿李嘉誠有錢的年輕人應該反問自己,為什麼做不到下一間莎莎?下一間米蘭站?為什麼做不到下一個李嘉誠?」唐英年言論引起廣泛關注,對之解讀各不相同,筆者認為,唐英年言論對於年輕人來說是一種積極向上的鼓勵。

 本港近年樓價急升,不少市民怨歎「上車難」,社會更出現「反地產霸權」的聲音,矛頭直指地產商。許多人都說要「反地產霸權」,但反對的其實是甚麼?不少人埋怨樓市熾熱而要求政府干預,但當他們「上車」之後往往又會想盡辦法確保這輛車可以快速飛馳,例如反對在其住宅樓宇旁邊興建公屋、堆填區、焚化爐等,以免拖低樓價。

「反地產霸權」口號訴求不清晰

 近年高叫「反地產霸權」的人愈來愈多,在各種不同訴求的行動、不同的政治場合都會聽到這五個大字,但究竟叫口號的人是站在哪一個利益位置與立場上來反對「地產霸權」,則未見清晰。學者呂大樂對此質疑:「是反對大地產商壟斷市場(所以應該照顧小發展商)?還是反對一切以地產利益主導的發展?是站在小業主的立場來『反地產霸權』?是以租客的心聲為基礎的去『反地產霸權』?是以尚未置業而又想買樓的人士的角度來批判『地產霸權』?是從不追求買樓的立場出來,去挑戰『地產霸權』?還是徹底地否定私人財產呢?」

 近來,上街示威的激進議員和部分年輕人,常借「反地產霸權」之名衝擊社會秩序。最近一批「憤青」借「反地產霸權」之名癱瘓超市,甚至衝擊私人機構。一些青年人打出「反地產霸權」口號,要求政府幫助他們置業,而且指定要在港島置業。這些現象顯示,「反地產霸權」是一個具誤導性的口號。這口號的最大誤導性,還在於煽動「仇商仇富」情緒,分化社會。香港近年來「仇商仇富」情緒的產生,既因貧富懸殊、跨代貧窮、基層市民生活艱難等因素,復有鼓吹民粹的政客推波助瀾,而「反地產霸權」口號也產生了負面影響。

「80後」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

 「反地產霸權」口號,是對港人核心價值的顛覆。香港昔日獅子山下的情懷,演繹了香港社會「無錢變有錢」的良性流動,濃縮了港人優秀傳統中的核心價值。「香港精神」是一種刻苦耐勞、勤奮拚搏、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的精神。白手起家的李嘉誠,成為「香港精神」的代表和典型。香港一直是一座鼓勵人向上的城市,通過自身努力獲得成功會得到尊重。正如唐英年強調,香港提供一個開放、公平和自由的環境,讓所有人實現夢想。唐英年又指地產商「只是(just)」本港商界其中一個環節,並非香港經濟的全部,商界還需要其他發展項目來支持。他舉例指,由盛智文(Allan Zeman)打造的「蘭桂坊」和另一零售企業「米蘭站」,都不是地產項目,同樣取得驕人成績,這是依靠創新和辛勤工作的成果。 

 過去,「香港夢」曾經是許多中國人尋覓的對象。在「香港夢」萌發到成型的上世紀五十、六十、七十年代,不論是新老移民,都胼手胝足,一點一滴,打造心中的夢想樂園。當時的年輕人奮力讀書,憧憬能升讀專上學院,成為社會精英,實現「四仔夢」(屋仔、車仔、老婆仔、人仔)。但隨著時移勢易,「香港夢」逐漸式微乃至破碎。如今,「80後」一代20歲至30歲之間的年輕人,人數多達百萬,但他們卻沒有父輩和兄長那麼多向上流動的機會。

應深切了解香港青年面對的困難

 唐英年指不少內地人感到快樂,是因為他們看到內地的經濟增長迅速,政府致力改善民生,這令人民對未來充滿希望,故唐英年認為新一屆特區政府,必須聚焦解決提高低收入階層生活質素、房屋問題和社會流動性這三個港人面對的問題。特區政府應深切了解香港青年面對的困難,回應他們的訴求,協助解決問題。政府必須採取有效對策,加快擺脫香港產業單一化的困局,推動經濟轉型步伐、扭轉產業空心化和單一化局面,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盡快實現經濟多元化,改變製造業北移內地後形成的結構性失業,解決香港青年就業問題,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

 唐英年強調,透過教育及與內地經濟一體化是解決「深層次矛盾」的兩大關鍵:「如果只測量最高的10%及最低的10%,無疑(貧富差距)正在擴大。畢竟香港已發展成為知識型經濟社會,我們必須繼續投資於教育,令那些競爭力較弱的打工仔變得更具競爭力。」

特區政府應擺脫積極不干預政策

 兩大關鍵要求特區政府擺脫積極不干預政策,不能過分依賴市場調節,忽視政府制定長遠科學發展規劃的重要性。「十二五」規劃支持香港培育新興產業,促進深化粵港澳合作,都少不了特區政府制定長遠科學的發展規劃。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也必須制定長遠科學發展規劃才能逐步解決。 

 唐英年提出的兩大關鍵之一的教育,有助社會平等化,縮窄香港的收入差距。本港轉入知識型經濟社會,低學歷青年不易找到工作,雖然政府有一些輔助措施,但幫助不大,政府推出的青少年見習就業計劃及展翅計劃,收效甚微,只是拖延更多青少年流入就業市場,許多學員畢業後亦同樣失業。目前,香港每年約有八、九萬中學生被推向社會,創造大量雙失青少年。這是造成香港貧窮甚至跨代貧窮的重要原因。要根本解決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大力提高香港青少年的學歷及專業水平,為更多的年輕人創造機會,有條件完成大專以至大學學位。

 兩大關鍵之二的香港與內地經濟一體化,可使香港年輕人得到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恆隆集團主席陳啟宗亦寄語,香港年輕人最好北望神州,才有更大發展空間。現在「中國夢」(China Dream)也初具雛形,英國《泰晤士報》的一篇文章說,中國的經濟落後於美國,但它對於未來的樂觀情緒,它的社會活力和它的愛國熱情遠超美國,「中國夢」已取代了「美國夢」。香港年輕人應抓住國家大發展和兩地融合帶來的寶貴機遇,拓展自己的未來人生。

相關新聞
龍聲飛揚:「反地產霸權」屬誤導 推進社會流動是關鍵 (2011-05-27)
廿四味:李小薇將《議事論事》公器私用 (2011-05-27)
政經人語:李卓人「拖工論」被轟涼薄膚淺 (2011-05-27)
金正日訪華釋放的兩大政治訊息 (2011-05-27)
國民教育的契機 (2011-05-27)
吳志森賣力為公民黨開脫 (2011-05-27)
中美軍事「短板」仍是挑戰 (2011-05-27)
雪泥鴻爪:時光「三部曲」 (2011-05-27)
政經人語:公民黨圖洗脫拖垮港基建罪名 (2011-05-26)
志強時評:未雨綢繆解決本港樓市兩大問題 (2011-05-26)
廿四味:反對派高調「譴責」特首圖轉移視線 (2011-05-26)
國民教育為青年樹立正確價值觀 (2011-05-26)
解惑篇:限制豁免的國際公約尚未生效 (2011-05-26)
為理明言:旅遊業風光背後的隱憂 (2011-05-26)
冷眼向洋:俄羅斯:普京再入主克宮8年? (2011-05-26)
明辨是非:政府應以撥款形式資助鐵路 (2011-05-26)
縱論香港:公民黨心虛對號入座 兩律師會聲明大可商榷 (2011-05-25)
奧巴馬的新中東政策面臨考驗 (2011-05-25)
東張西望:中國軍方謀大勢得大勢 (2011-05-25)
西方走廊:卡恩—西方「民主」犧牲品? (2011-05-2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