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樹廣 資深媒體人
金正日此行,乃一年之內第三次訪問中國,說明金正日日程表的重中之重,非確保金正恩順利接班莫屬,其內外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依此進行的,一切服從於這個大局。此外,金正日此行還透露朝鮮國內政策可能面臨重大調整,實行「有限度的開放」政策。
5月20日至26日,朝鮮國家領導人金正日對中國進行了一年內第三次、2000年以來第七次「秘密」訪問。一如過往,雙方於訪問結束當天統一對外發佈消息。此訪是在金正恩被正式確立為朝鮮黨和國家接班人、六方會談處於停滯狀態大背景下進行的,釋放出許多有價值的政治訊息,為分析預測朝鮮這個「神秘國家」內外政策走向提供了重要參考。
去歲,朝鮮半島一度處於戰爭邊緣。「天安號事件」和其後的「延坪島危機」險些觸發南北開戰。由於中國發揮了特殊關鍵的作用,從中斡旋,南北雙方最終採取「克制」態度,局勢暫時緩解下來。但戰爭引信並未拔除,東北亞安全局勢隨時可能再度惡化。這也正是外界如此關注金正日中國之行的原因所在。
尋求中國支持順利交班
儘管外界對金正日此行有諸多猜測,但新華社26日發佈的不長的新聞稿仍有許多看點。金正日此行的目的是什麼?新聞稿中有這樣的文字:「金正日表示,朝中兩國人民友誼彌足珍貴。我們要把友誼接力棒一代一代傳下去,這是我們的重大歷史使命。」從中可以看出,金正日此行,包括一年內三度訪華,說明金正日關心的重中之重非確保金正恩順利接班莫屬,其內外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依此進行的,一切服從於這一大局。
從地緣、歷史、民族、政治制度和文化傳統等方面考量,中國仍是朝鮮唯一可以全面倚重的大國,金正日對此心知肚明。上世紀九十年代,儘管中朝關係表面上看似正常,但朝鮮勞動黨內部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一直持批判態度,將中國的政策視為「修正主義」。進入新世紀,朝鮮對外交往並未擺脫習慣性的時而打「中國牌」,時而打「美國牌」,時而打「俄羅斯牌」的思維定式。自2006年朝鮮單方面宣佈成功進行核試驗並成為有核國家後,中朝關係受到極大打擊,中國政府發表了措辭強硬的譴責聲明,支持安理會通過制裁決議。但隨著金正日健康狀況日漸惡化,金正恩的接班問題提升到朝鮮國家政治生涯的首位。在此情況下,中國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全面幫助和承諾,成為金正恩順利接班的最重要外部保證。
有分析指,儘管金正日在朝鮮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威信,但要確保金正恩接班地位不受挑戰仍有待觀察。金正日深知,外交是內政的延續,北京從古至今對半島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這是其他大國難以替代的。在政治上,平壤對北京可以充分放心,中國真心希望保持半島的和平與穩定,尊重朝鮮現行的社會政治制度,而美日等國則千方百計地企圖改變朝鮮的政治制度。
學習中國經驗為己所用
此外,新華社新聞稿中有一句話耐人尋味,「胡錦濤表示,我們高興地看到,朝鮮提出把改善民生作為頭等大事、最高目標,舉全黨全國之力,毫不動搖地加快經濟建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近一些年,朝鮮勞動黨一直把「先軍政治」作為國家和軍隊的頭等任務,認為國家生存和安全才是最大威脅和挑戰。但是,從近一年平壤所釋放的各種信息,特別是此次新聞公告看,朝鮮的國內政策很可能正面臨重大調整。如果是這樣的話,朝鮮很可能將實行「有限度的開放」政策,率先向兩個友好大國—中國和俄羅斯打開「一條門縫」。在金正日六天的行程中,安排有密集的經濟考察和參觀內容。其實,他要學習中國改革開放經驗,調整原來的閉關鎖國政策也有強大阻力,國內官僚保守勢力的掣肘不可忽視。因此,在最近幾次中國之行中,金正日安排了大批高級官員隨同考察,足見其良苦用心。
目前,對朝鮮國內政策的走勢尚難作出結論,但金正日此行所釋放的政治信號畢竟是各方所樂見的,將有利於朝鮮盡快融入國際社會,解決國內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使老百姓的生活得以改善。事實再次證明,對朝鮮問題和半島實現無核化要有足夠耐心,對朝鮮不能動輒威脅使用武力;美日等國對朝鮮的孤立政策和戰爭邊緣政策更是行不通的。
中國究竟應該奉行什麼樣的對朝政策?其實中國國內一直存在激烈爭論。從《環境時報》等報章過往發表的社論和中國學者針鋒相對的觀點,網民的大量留帖上可以看出,朝鮮半島是中國周邊最大的安全隱患之一,朝鮮半島安全穩定關乎中國的核心利益。如果朝鮮政權出現重大危機,由此衍生的核武器和核電站失控,難民潮等,勢必嚴重損害東北亞各國和本地區的穩定,也將嚴重衝擊甚至延遲中國的和平崛起進程。中美俄日韓等相關國家和國際社會應該歡迎朝鮮社會可能發生的積極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