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強 廣東省政協委員
部分年青人由於受某些政治人物的操弄和誤導,不自覺地站在政府的對立面,要以所謂「公民抗命」,挑戰現制度,令整體社會陷入壓力漩渦。為政者,需認真傾聽反對意見,切實化解民怨,同時加強國民教育,向年青人灌輸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既愛國,亦能明辨是非。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價值觀、思維和行為都發生劇烈變化,傳統的道德規範備受衝擊,而與全球化進程相對應的道德體系尚待建立,令致社會道德出現一個「空窗期」,亦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混亂和無序,特別是年青新一代,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價值失落。
新一代是非判斷模糊
香港律師會與香港理工大學在今年年初進行了一項有關青少年道德水平的調查,在接受訪問的523名中學生中,56%受訪學生認為香港的道德水平有下降趨勢,他們對參與助人的活動,以及對做義工並不熱衷。在受訪學生中,有六成多人會因為無錢而感到煩惱,更有19%認為只要不是傷天害理,任何「搵錢」方法,無論合法或不合法都可以接受。
香港律師會認為,調查結果反映社會需要進一步加強年青人對社會規範的認同、法律的認知及品德培養。律師會會長王桂土熏分析,指調查發現不少同學都認為,只要不是傷天害理,任何賺錢方法,不理會是否合法都可用,情況令人擔心及關注,反映社會價值觀同時影響到年青人的想法。
事實上,隨著國際經濟環境變化,以及本港的經濟和就業市場結構轉型,「80後」、「90後」年青人廣泛面對生活和發展的壓力。同時,要成就個人的理想,談何容易;要對經濟、社會和政治體制發表看法,也苦無渠道。他們的創造力和熱忱,雖可視為社會進步的建設力量,但在實踐上卻往往會成為引致社會躁動的不穩定因素,甚至形成一種片面尋求「自我實現」、「個性張揚」的反社會行為。
新世代的主要代表就是青年群體,他們不僅有熱情和理想主義,也有多元的知識、嫻熟的科技能力,能夠自在地在網絡世界中暢遊,既發表意見與其他網友交流,也與志同道合的人互相取暖。他們不輕易臣服於傳統權威或等級身份的差異關係,也不滿足於單向度的思考或由上而下傳達的說教信息。
國民教育能明辨是非
可惜,他們的自主思維,往往敵不過部分公眾和政治人物的操弄和誤導,「自覺」地站在政府的對立面,要以所謂「公民抗命」,挑戰現制度,挑戰警權,挑戰權威,最終令整體社會困陷壓力鍋,迫近臨界點。
姑勿論挑起爭端的人士背後有什麼目的,而事實上,敢於揭露社會不公義,為弱勢群體爭取權益,為社會追求永續發展,都是值得支持。問題是,有關行動必須建基於一些基準原則,例如奉公守法,互相尊重,這樣才不會令抗爭走向無政府狀態,正面能量變成負面衝擊。而為政者,亦務需認真傾聽反對意見,切實解決民眾的問題,化解民怨,同時,必須加強在學校的教育,特別是國民教育。社會上部分人士將國民教育等同於「洗腦」,這是絕對的誤導。國民教育是向年青人灌輸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既會愛國,亦能明辨是非。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與20名來自首都各界的青年代表於中南海座談,對青年人成長提出「有理想、善學習、講道德、要自立、勇奮鬥」等五個希望。勸勉青年要在具備理想精神、道德承擔、獨立思考等寶貴品質的同時,更要認識到當代青年個人發展面臨的問題,學會判斷事物的真偽。
事實上,對任何一個社會,青年都象徵了未來的希望,象徵了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回顧歷史,每一個時代,每一個世代,青年都以推手的姿態,站在社會前進的最前沿,他們作出的奮力推進,象徵著不可變更的發展方向。在昨天與明天的必然交接中,讓青年成為朝氣和奮發的象徵,成為社會核心價值的表現。
國民教育就是為在校的年青人提供「補底」的方法,讓年青人從小就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維護好自己,以至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