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因才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博士
5月15-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上將率領軍方高級代表團訪問美國,這是解放軍總長時隔7年之後再度訪美。由於中國軍事能力提升一向是華府最為擔憂的地方,最近幾年兩國在軍事領域又口角不斷,加之中國軍事高層訪美次數本就不多,因而此次陳總長的訪程廣受媒介關注。不過,雙方軍事關係能借此暖化到何種程度,恐怕一時還無法做過於樂觀的解讀。
中美關係遠非「成熟」
奧巴馬總統上台之初,對華政策曾平穩延續小布什第二任期內的溫和色彩,兩國關係「高開高走」。希拉里呼籲中美「同舟共濟」,蓋特納要求雙方「同心協力」,都將中國放在和美利堅同等的地位和水平上,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尊重。華府甚至信誓旦旦地透過常務副國務卿斯坦伯格的「戰略保證」一說,承諾「與中國結為夥伴」而不是「謀求挫敗中國的雄心」,以「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戰」。
但僅僅一年多時間,華府對華政策即大幅變臉,兩國關係一步步滑向當初所竭力避免的「相互競爭與對抗的境地」。奧巴馬政府不僅在對台軍售、達賴訪美等一系列老議題上刺激中國,還開始強力干涉南海爭端,更拉攏周邊國家密集軍演,中美關係陷入數年未有的緊張狀態。
奧巴馬政府大起大落的政策表明,中美建交30年來,兩國關係仍未跳脫隨領導人更替所帶來的周期性動盪怪圈,決策者不同的認知和判斷對政策的衝擊力度依然很大。
軍事冷淡一時還難逆轉
中美軍事關係更是難以取得突破。由於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越來越惹眼的表現,華府對兩國間可能發生的權力轉移越來越關注。實際上,不少美國媒體早就批評白宮尤其是小布什政府,到處樹敵,不恰當地將精力集中於對付「伊斯蘭恐怖主義」這一過分渲染的「威脅」,而「忽視」了中國在全球特別是在東亞顯著上升的權力。
奧巴馬政府上台伊始,就將「回歸亞洲」作為他的政策要點。和小布什政府對東南亞的無所作為完全不同,新政府很快加入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並通過國務卿希拉里和國防部長蓋茨的穿梭訪問、拉攏軍事演練以及密切防務合作強化了華府在該區域的存在。這些舉動有很明顯的制衡中國的意圖。從防務鏈條上來看,東南亞是自日韓以下直至澳洲對華戰略防禦的薄弱地帶,隨著美在日韓軍事基地的調整,特別是兩岸局勢大大緩和之下台灣防務地位的降低,鞏固和加強東南亞防線成為華府的政策必然。以此判斷,中美未來幾乎不可能在安全上出現積極合作,南海問題也不太可能降溫。美軍從伊拉克、阿富汗撤軍後,奧巴馬政府將更有精力來參與亞洲事務。
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結果是,兩國此前經濟的不平衡局面正在發生轉變,但另一方面,軍力不對稱依然明顯。華府無疑將繼續利用這一優勢工具對華施壓。很顯然,安全已經成為中美關係發展的短板,相當大程度上制約了兩者關係的大幅提升。
中美在軍事領域的冷淡和經濟領域的熱絡形成了強烈對比。截至目前,國防部副部長級防務磋商是兩國在軍事領域的最高級別溝通機制,而且這一機制也經常受到政策變化衝擊,作為懲罰對方策略工具而時遭中斷。
著眼於這種情勢,作為具有全球意義的中美雙方,有必要探索出更加制度化的安全溝通平台和模式,以管控可能出現的危機,並竭力避免共同失利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