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軍
中國製造業發展到今天,已經培養了大批的產業工人,產業基礎已經非常雄厚。隨著周邊國家工業化的起步,我們傳統的低廉的勞動力優勢正在漸漸失去,大量勞動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產業也正在向周邊國家轉移。如果我們堅守過去的生產模式,可能我們將舉步維艱。中國製造業應該開始新的變革和反思,唯有自主創新,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培育大批創新人才,才是發展之道。
中國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工業化進程中,別無選擇地走上了「複製」和「模仿」的路子,奠定了今天「世界工廠」的地位。近些年,我們已經高度重視創新對製造業的改進和提升,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節能與資源綜合利用在工業化的滲透。
科技水平停留在簡單創新階段
據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佈的報告顯示,2010年全世界專利申請數量總共為16.29萬件,其中,美國44855件,居世界專利申請量首位;日本32156件,居第二;德國17171件,居第三;中國12337件,居第四;韓國9686件,居第五。由此可見,在創新國家戰略中,中國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並且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可是,我們龐大的專利申請,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目前,我們的專利中主要還局限在實用型和外觀設計方面,而且這些專利基本上還是中國專利,獲得歐美國家認定的國際專利卻非常少,發明專利則更少。由此看出,我們的科技水平還停留在外觀設計和簡單創新的階段。
原始創新需要顛覆性的科技革命
我們知道,國家競爭力的提高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僅僅依靠「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和集成創新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更多的原始創新。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們要抓住國家「大力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十二五」工業轉型和升級、「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等政策實施的大好時機,加快新興產業的研發和創新,推動新興產業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
當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新材料產業等新興產業在技術上並未成熟,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空間和試驗基礎,我們應該以嚴謹的工作作風,務實的精神,大膽地探索,而不是局限在外觀包裝、結構調整等方面簡單組合。我們始終認為,原始創新是一場顛覆性的科技革命,不是簡單技術的疊加。比如,新能源汽車當前還主要局限在電機、電池、電控的技術突破上,可是就技術突破談技術突破往往是很難真正實現突破的。
我們覺得,太陽能技術、風能技術、物聯網技術、衛星傳輸技術等先進技術都應該在新能源汽車上有充分體現,而不是僅僅考慮把內燃機搬下來,把電池組件放上去那麼簡單。一張薄薄的太陽膜就可以發電,那麼我們汽車的車身是否可以改造成太陽膜覆蓋,用來發電呢?汽車在行駛的過程中如何將風能轉化為電能呢?衛星技術和傳感技術的發展,我們的汽車是否就可以不用駕駛呢?我想,這不是天方夜譚,這是完全可能實現的,在不久的將來,也許幾年就可以將這些想法變為現實。這樣的創新我們認為才具有創新的意義和必要。
自主創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代工」固然簡單,但是風險也不可忽視;「模仿」雖然最捷徑,但卻是對知識產權的極為不敬;轉型和升級固然困難重重,但是轉過去就是一片藍天。
中國製造業發展到今天,已經培養了大批的產業工人,產業基礎已經非常雄厚。隨著周邊國家工業化的起步,我們傳統的低廉的勞動力優勢正在漸漸失去,大量勞動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產業也正在向周邊國家轉移。如果我們堅守過去的生產模式,可能我們將舉步維艱。
中國製造業再發展應該開始新的變革和反思,唯有自主創新,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培育大批創新人才,才是發展之道。而且,我們的創新要絕對放棄「仿冒」和「複製」,全社會要樹立尊重知識產權的理念。
創新是需要勇氣的,也是需要時間的。任何一項重大的科技創新都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成功的,我們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氣,在思想上做好準備。在政策上,國家應該集中扶持一批涉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科研項目,給予積極的經費支持,應該大膽地鼓勵民間科研和企業科研。凡是具備條件的研究機構都應該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實踐證明,我們只有在原始創新方面闖出一條路子,國家競爭實力才可能進一步增強。
「世界工廠」的帽子不可能短時期扔掉,也沒有必要扔掉,但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有大量的原始創新技術和產品是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的唯一法寶。我們一直堅持認為,科技是製造業的生存基礎。至於品牌和經營管理,那是企業的輔助工具。
創新是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我們要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更多的「原始創新」。
今天,中國製造業要敢於和「模仿」說:再見!
|